其大无外其小无类的意思,其大无外的意思

首页 > 生活常识 > 作者:YD1662024-01-26 18:29:16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出自《吕氏春秋·下贤》,形容宇宙的无极无限,事物的性质和差别是相对的,可对的。

其大无外其小无类的意思,其大无外的意思(1)

从人的身体往内看,无论是物理化学系统,还是生理系统,都共同构成生物的个体。每个个体,无论是你、我、他,还是小猫、小狗、蚊子、苍蝇,从外表看来都是具体存在的单元,有一定的外延也有一定的内涵。然而,若是从核子内的粒子来看,这个粒子和那个粒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间,任何物体实际上都是一大串虚空相连的小粒子,而小粒子之间又有似有若无的力场。假如在某个粒子上有一个小的智慧体,从其观察角度看你、我、他的人体,可能就相当于我们看外太空的天体系统,其间有许多空间,而不是一个结实具体的单元。而且这些粒子存在的时间有长有短,从能转变成质的过程也有一定的方式和时差。那么我们自以为是具体的个人,其实只是无数小粒子彼此以空间隔离,我们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从这个角度来看,大至星体、小到生物的个体,以及生物体内的细胞核等,其实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排列,这些系统还是重复了那句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中国的一套宇宙论是汉代的董仲舒建构起来的。董仲舒是个儒学大师,但是儒家的始祖孔子并不讨论宇宙的问题,他只讨论人世的问题。一直等到大帝国建立起来,一个庞大的人间系统必须有一个相应的宇宙系统相配合时,儒家的宇宙论也有了发展的现实需要。董仲舒在这方面采纳了阴阳五行家跟自然哲学的观点,组成了天人感应,也就是大的宇宙和人间世界互相感应的一套宇宙理论。

他认为,天与星空中的许多星宿作为天上大宇宙的单位,它们之间也像人间的帝国一样,有君臣与百官,有地区的长官,有庶民百工。它们的运作和人间政府的运作几乎完全一样。人与天之间,是地理的世界。山川、河流以及各种不同的地形,也被他规划成类似政府一样的结构,各种神力各有所司、各有所为。天、地、人三个层次,彼此之间互相感应,一切动作都会影响内部和彼此间的感应。在天、地、人三套系统内部,彼此又有感应。因此,董仲舒认为世界上的每一种力量,都是和另外一些单位的力量互依的,也是互相制衡的。可它们之间的关系时时刻刻变动,每一种力量不能太大,太大了就会造成反效果;也不能太小,太小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过强或过弱都会推翻原有的动态平衡。这个天、地、人三个系统的世界就是如此互相运作的。

在人体之内,董氏也把人体器官当作政府部门,“政府”里面的单位互相合作,也互相制衡;分工合作,又互相防范,不许其中一个单位力量显得太强或是过弱。

他认为各种力量的“感应”在整个大结构之内彼此制衡。他举例说,一个君主的周围,如果皇后或是其他女性的影响太强烈,就会招致地理上洪水的出现,因为水属阴。月亮遮住太阳,也就是“日食”的现象,也是阴超过了阳。在人的身体之内,如果阴的部分太强大,一样会造成器官之间不调节而引发疾病,彼此“感应”的现象时时发生。而在不同系统之间,也会互相呈现另外一个系统的平衡;时时刻刻会因为某一种力量太强或太弱,而引发巨大的变化,以寻求动态的平衡。所以,宇宙永远在变动,永远在适应,永远在调节。

这一套形而上学的想法没有科学的证据,反而有一些古代巫术的影子在内。但是,它在中国人的思想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政治上。每一次皇帝做了什么事,就会从董仲舒的理论中找到一个说法。例如,你不应该在春天行秋天的事情,所以古代对死刑犯的行刑叫秋决——春天是生长的季节,不应该*人;秋天是萧瑟的季节,处决犯人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处决太多,也会造成冬天的严寒。这种大、小宇宙间互相感应的观念,成为儒家用来约束皇权的思想工具。 还是生理系统,都共同构成生物的个体。每个个体,无论是你、我、他,还是小猫、小狗、蚊子、苍蝇,从外表看来都是具体存在的单元,有一定的外延也有一定的内涵。然而,若是从核子内的粒子来看,这个粒子和那个粒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间,任何物体实际上都是一大串虚空相连的小粒子,而小粒子之间又有似有若无的力场。假如在某个粒子上有一个小的智慧体,从其观察角度看你、我、他的人体,可能就相当于我们看外太空的天体系统,其间有许多空间,而不是一个结实具体的单元。而且这些粒子存在的时间有长有短,从能转变成质的过程也有一定的方式和时差。那么我们自以为是具体的个人,其实只是无数小粒子彼此以空间隔离,我们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从这个角度来看,大至星体、小到生物的个体,以及生物体内的细胞核等,其实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排列,这些系统还是重复了那句话——其大无外,其小无

其大无外其小无类的意思,其大无外的意思(2)

究竟是谁在操作这个庞大的系统呢?宋哲陆象山提出了一个“心”字。“心”就是人的意志。人的意志是一切变化的真正动力,会带动天、地、人三大系统以及人体本身的许多变化。体内的系统也是由人的意志作为启动的力量。人的意志决定人的行为,这是显然可知的,人的行为则反射到天和地两个系统上。至今,中国传统医学还是以这一类观念作为理论基础:人体内心做了什么决定,就会在行为上有所呈现。例如,饮食过当就会导致体内的不平衡,器官之间互相牵制,可能引发病痛。

这一类说法在陆象山归纳的“心”——人的主观意识中,就变成了可以影响大宇宙、小宇宙的主要动能。陆象山的“心学”到明代的王阳明才扩而大之,建构为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心的任何一个念头或心思转动,都会影响到人的行为。甚至即使行为没有出现,只要他有一个想法,也可能造成影响。说得玄妙一点,心念一动,就可能影响天和地,就可以影响其他人。所以,王阳明特别注重强调,人对自己不仅行为上要有所约束,连想问题时都不能有邪念,有邪念的话要自己时时刻刻矫正它。善和恶本来是不显著的,心念一动才显现出善和恶。

这完全是唯心的一种理论——“心”的动力之强大,可以在一动之间就颠覆整个宇宙的大平衡。中国文化中,这一套宇宙观将人的良知良能看作动力,引动宇宙间的变化。天地永远在动,所以人要一直不断地注意自己,不要因为心念不端而影响整个天体的大动态。我以为,人类心智有反省回照的能力,以此能力人可以自知其存在,并由观察宇宙知其存在,则犹如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人类的反观遂可以证实宇宙的存在。这就是董仲舒的宇宙论造成的中国人对于宇宙秩序的责任感。

其大无外其小无类的意思,其大无外的意思(3)

董仲舒的宇宙论,描述起来非常复杂,但又非常简单可懂。真正的人间现在是处于“其大无外”的宇宙之内的一小块,以人的脑子能想到这一点,就是不容易的事情。这居然和我们在太空科学中了解到的形象有如此相似之处。这样圆融、互相感应的世界,必须一步一步地减少自己的矛盾、冲突和错误,最后趋于完美。过程中只能一步步尝试,每次有错误就需要改正,在不断尝试中寻找更好的途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