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心土属止血药中的温经止血药。(凡以促进血凝、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出血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本类药物药性或偏于寒,或偏于温,或偏于涩,或偏于泄,因而止血功效有别。按其功效之不同,本类药物可分为凉血止血、温经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等四类,可广泛用于血热、虚寒、瘀阻等所致之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外伤出血等病证。能消除出血病因,促进血凝,以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出血之证,病因不同,应用止血药时,必须根据病因及不同症状选药及适当配伍,才能提高疗效。如属血热妄行之出血者,当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清热凉血药同用;属阴虚火旺,虚火内炽者,亦须选用凉血止血药,但适宜配滋阴降火药用;属瘀血阻滞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而适当配活血、行气药用;属虚寒出血者,应选用温经止血药并配温阳补气摄血药用。使用止血药,应注意既止血又不留瘀。如瘀血出血,误服收敛止血药,则瘀滞不去,难以止血;出血初起,过服寒凉,可致瘀血内停;若大出血而致气虚欲脱者,急需补气固脱,不可单用止血药。此外,传统经验认为,某些止血药制为炭剂,其止血作用增强,炭剂有增强收敛及吸附止血作用;某些凉血止血药制为炭剂后,寒凉性减,可扩大其使用范围。但也有部分止血药制为炭剂后,其止血作用反逊于原生药者,故不可拘于一说。
温经止血药均为温性,主入肝、脾两经而能温经止血。多用治阳虚不摄之便血、崩漏、月经过多等虚寒出血证。症见反复出血日久,血色淡红或黯淡,伴面色苍白或痿黄,胃纳减退,体倦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脉弱等。虚寒出血,其病本为阳气虚衰,故应用本类药物,常配补气温阳药用。本类药物药性温热,故忌用于血热妄行或阴虚火旺所致之出血证。)
灶心土为烧杂柴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
【处方用名】
灶心土、灶心黄土、伏龙肝。
【性味归经】
味辛,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
本品辛温性燥质沉,专入脾胃经,有温中散寒,止血、止呕、止吐、止泻之效。
1、温中止血:用于脾胃虚寒不能统血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者,常配附子、地黄、阿胶等同用。
2、温中止呕:用于中焦虚寒,胃失和降之呕吐,常配半夏、干姜同用。用于寒湿内停之妊娠恶阻、呕吐不食,可配苏梗、藿香梗、砂仁等药同用。
3、温中止泻:用于脾虚久泻,常配附子、干姜、白术、煨肉豆蔻同用。
【用量用法】
15~30克,宜布袋包,先煎。或用60~120克,煎汤代水。
【药效比较】
艾叶、灶心土均为温性止血药,主治虚寒性的出血证。但艾叶重在温经止血、止痛,多用于治疗冲任不固的崩漏、月经不调及痛经等虚寒证。灶心土偏于温中止血、止呕,多用于治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出血、及胃寒呕吐、妊娠恶阻、脾虚久泻等虚寒证。
【参考资料】
《名医别录》:“主妇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清痈肿毒气。”
《日华子本草》:“治鼻洪、肠风、带下、血崩、泄精、尿血。”
药物成分:本品主含桂酸、氧化铝、氧化铁,还有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钙。
药理:对鸽由洋地黄酊引起的呕吐有止吐的作用。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