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妻子
今天与朋友小饮,出门时,心中突发“春风不度玉门关”一词。顿时感觉,中学所学、百度百科、明代杨慎的解释,尽失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意。
当时,老师的解释是:“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现在想来,当时的老师一定是受课本所限,不能真正表达其意。
再回到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当时解析为:“遥望黄河,浩浩汤汤,流向了远远的天边;回望四野,孤零零的戍边城堡,远远地怀抱在万仞之间;谁还在用羌笛,奏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本来春风就不会吹过玉门关“。
思乡之情
为什么春风吹不过玉门关呢?诗中的春风,没有任何解析,只能认为就是”春风“。
其实,明代杨慎的看法更是偏颇,王之涣根本不存在任何讽刺之意。从前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尽显诗人当时之意。
当时的西域,荒无人烟,戍边的战士距家遥远。因常年在外,思乡心切,想念父母、妻子、儿女,在所难免。
儿女情长,人性所致。正像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同一个道理。然而,当时的西域,又怎能享受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景呢?若有,那岂不是一片思乡的最美风景圣地?
边陲戍地
查古书而追古迹,后两句应该解释为,”谁还在用羌笛,吹奏那哀怨的杨柳曲呢?家乡的儿女之情,不可能跋涉千里,来到这荒无人烟的玉门关里“。
春风,意即父母、妻儿团圆的温暖之意。
曾看过百度百科所解释,”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达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既然如此所说,又何必不解析出”春风“为”思乡“之情呢?保留诗中的”原字原词",体现的完全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意思,不是与上面的解释又自相矛盾、完全不想一致。
一己之见,也许欠妥。不知亲们的看法如何?
杨柳岸,长亭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