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如此神通美妙,其原理又到底是什么呢?在明代《天工开物》关于染色的记录中,详细地叙述了当时染出大红色的做工纲要,即以红花饼用乌梅水煎出,再应用碱水或稻草灰媒染数次。媒染次数越多,色泽越鲜艳。在这种染色方法当中,碱水与稻草灰其实就是充当了媒介的作用,因为植物体内的天然色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需要借助媒介助剂,使之与之发生一些化学反应,来让植物显色。碱水和草木灰就是古老且常见的媒介助剂。利用木材、稻草、麦草充分燃烧后筛出的细灰浸水,加热搅拌,沉淀后取上层清液,即得可用来媒染的草木灰水。草木灰中含有几乎任何一种植物体内所含的绝大部分矿质元素。其中钾元素含量最多,达到6%~12%,而且90%是水溶性的,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这使得草木灰水和碱水一样呈碱性,能够制造一定的碱性环境帮助天然色素快速溶解。草木灰水不但可以让染液发色,还可以固色。经过草木灰水处理所染出的颜色会更加鲜丽,而且不易褪色。利用草木灰水当媒剂,可以染出明度及色彩度较高的色泽。同样常用的媒介助剂还有醋、石灰水、铁、明矾、蓝矾等。借助这些助剂,在溶液中制造出一定的酸碱环境,植物色素快速溶解。同时,不同的湿度、温度也影响着色素的溶解状况,许多低饱和度、低纯度的复杂色就是在特定温湿条件下染成的。因此,每一种植物染所提取的颜色,都有其对应的具体条件,这种条件大体一致,却在细微之处充满偶合,不可复制,使得植物染的每一种色彩都浑然天成,独一无二。
生命同源,天人合一在以兽皮遮羞保暖的远古时代,人们使用泥染和炭染进行染色。和着河边的泥巴,将其涂抹在身上的兽皮之上,泥巴中所含不同的矿质元素在兽皮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就是最初的泥染;而炭染则是以烧煮食物后剩下的黑色木炭为染料,反复多次地涂抹进行染色。炭染所用的染料为植物茎干燃烧脱水后的黑色灰烬,亦可称为广义的植物染;而泥染借泥巴中不同的矿物质显色,虽不直接与植物相关,却直抵植物染染色的本质。这三种来源久远的染色方法,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取材于自然。大自然的阳光、空气、水以及一切生命的活动,制造了这场化学魔法,幻变出缤纷、广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染料。其中,演变流传至今的植物染,是天然染色当中最伟大的代表。
在植物染演变流传的发展过程当中,冲击力最大的,是化学染色的诞生。工业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化学试剂的合成、省时省力的机械量产以及低输入高输出的暴利流程,使得化学试剂染色冲撞着植物染的原有地位,成为更多人们心中的选择。但是,随着现代人们的健康环保意识一步步增强,化学染色的缺点也逐渐被放在了聚光灯下。为了追求纯白效果,化学染色在脱色过程中使用大量药剂,造成水质污染;为了增强白的效果,化学染色添加了对皮肤有所影响的荧光剂等化学药剂,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在享受化学染色所带来的便利与利益的同时,人们也不得不面对它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然而,这些负面影响在植物染中是绝不可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