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常山很穷吗,衢州常山即将开发的大项目开工

首页 > 生活服务 > 作者:YD1662022-11-29 23:59:49

来源:衢州日报-衢州新闻网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毛慧娟

在常山县大桥头乡,一个3100多人的小山村,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走出100多位教师,其中不乏名师、名校长、全国劳模等。这个村,就是书香流芳的濛桥村。

9月8日,记者来到濛桥村,村支书姜小平将记者带到了村“红烛馆”,馆里展示着该村所有教师的图片和简介(截至2018年)。“一个村能出100多位教师,这确实比较难得,所以我们也支持濛桥打造‘常山教师第一村’。”大桥头乡宣传委员吴丽娟说,“如果把这些师资力量集合起来,我们濛桥自己办个综合性学校完全没有问题。”

为何一个小山村能走出这么多教师?“我们这里地处偏远,以前交通不便,村子也很穷。而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姜小平今年55岁,高中毕业后曾当了两年多的代课老师,他回忆说,以前有的孩子家里穷,家长会觉得读书无用,不如让孩子在家里帮忙干活。

“那个时候我们村里的老师就会上门,用自身经历鼓励他们,读书才能有更好的出路。”姜小平说,在村里最早的两位教师严金福、汪文炳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教师,村里也逐渐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村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濛桥,一家有好几位当教师的并不少见。在“红烛馆”的墙上,就有三个家庭被单独展示:严金福家庭,4人当过教师;汪文炳家庭,5人当过教师;张如祥家庭,4个堂兄弟曾当过教师。

“我们家是三尺讲台一种缘,一种情缘三代传。”今年85岁的汪文炳先后当了40多年的教师,教过的学生中当过教师的就有18人。他的3个儿子也先后当了教师,2018年,孙女汪竹淋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知识改变命运。当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到理想的彼岸。”2004年开始,汪文炳和严金福等一批村里的老同志组建了银龄互助队,关爱、帮助村里的老年人,还定期在乡村振兴讲堂给老年人上课。而就在乡村振兴讲堂旁,村里去年新建的儿童之家,已经成了村里孩子周末和假期读书、玩耍的好去处。

书香流芳,竹韵濛桥。濛桥村的书香故事仍在继续,就如穿村而过的芳村溪一样川流不息。

本文来自【衢州日报-衢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