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改名后叫什么,常山为什么改名叫石家庄

首页 > 生活服务 > 作者:YD1662022-11-30 00:33:46

2018-06-20 15:26 | 常山发布

说起常山,世人所知并不甚著,但倘若将“常山”与“赵子龙”联系起来,则可谓如雷贯耳。从历史演变过程来看,古代“常山”,曾长期位于河北赵地,先后称“常山国”“常山郡”,后来又从河北悄然消失,转而成为浙江西部的一个县名,并延续至今。此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一直让后人感到扑朔迷离。

常山改名后叫什么,常山为什么改名叫石家庄(1)

常山洪氏斋公拳

三国历史中的赵子龙(154~229),名云,出生在东汉末年常山国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故逢人必称自己乃“常山赵子龙”是也。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因大梁人张耳抗秦之功,乃置赵地北部为常山国,立张耳为常山王,这是“常山”作为地名最早的由来,但仅存一年便因张耳兵败而消亡。两汉时期复置常山国,先后有13任常山王。曹魏建国后,常山国被改为常山郡。隋朝又改常山郡为恒山郡。唐初复改常山称恒州,天宝元年(742)改恒州为常山郡,天宝十五年(756)常山郡更名平山郡。此后,“常山”一名再也没有回到过河北赵地。统计河北赵地的“常山”名称自产生至消失,共存在960余年。

常山改名后叫什么,常山为什么改名叫石家庄(2)

常山武当太乙拳

后来,“常山”这一名垂青史的大号,在世人不经意之间,悄然降临到了浙江西部这块“蛮夷之地”上。这一重大事件在历史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许是长期战乱使得连生存都倍感艰难的人们无暇关心这类“闲事”,也许是因赵子龙这一历史人物当时并未“走红”。史书上仅仅交待了唐“咸亨五年(674)分信安置常山县,县治置常山北麓常山乡(今招贤镇古县村和古县畈村),属婺州”。广德二年(764)迁常山县治于天马镇(今天马街道)。此后,除南宋咸淳三年(1267)到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短暂改名“信安县”外,“常山县”这一地名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沿袭旧制至今,在浙江省西部衢州存在历史已达1300多年之久。

常山改名后叫什么,常山为什么改名叫石家庄(3)

常山县招贤镇古县村村口

那么,浙江的“常山县”名号到底从何而来的呢?从中国历史数千年风云变幻、社会变迁中,不难寻找出确切可信的答案。

常山改名后叫什么,常山为什么改名叫石家庄(4)

古常山县志

公元280年,晋统一中国,但司马氏的统一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37年,公元316年西晋灭亡,随后发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惨绝人寰的“五胡乱华”,导致中原及以北地区人口大量死亡或南迁,史书上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河北赵地的常山郡处于边塞之境,离胡人最近,最早遭遇灭顶之灾。东晋建立后,以长江为天险巩固了政权,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火纷纷大量南迁,许多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纷纷逃亡到南方,史称“衣冠南渡”。他们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极大地促进了“蛮夷之地”南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南地区最终取代北方中原而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其中,大批来自河北赵地常山郡的战乱幸存者,其中也不乏赵子龙的后代或族人,逃难到了时属会稽郡的定阳县境内聚居,并繁衍生息,逐步兴旺起来。随着南方政治局面的稳定,这些原籍河北赵地常山郡的人口逐步繁衍、日渐增多,他们聚居的那个区域当时就被称作“常山乡”。据史料记载,唐代之前浙江省常山县前身定阳县和信安县内均设有“常山乡”。

常山改名后叫什么,常山为什么改名叫石家庄(5)

衢州南孔家庙

又过了200多年,到了唐代,“常山乡”内原河北常山郡人的后裔越来越多,由于他们掌握的生产技术先进、文化发达,经济社会发展很快超过了定阳县,这些北方常山郡赵人的后裔,逐渐不满足于“常山乡”的称呼,加之北方的故土“常山郡”再也回不去了,李唐王朝顺应民意,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正式置常山县,并将县治由原定阳乡三岗(今何家乡钱塘村一带),改到了河北常山郡人后裔聚居的常山乡(今招贤镇古县村、古县畈村一带)。从此,“常山县”这一名号扎根在浙江西部,基本没有中断过。可见,浙江省“常山县”的名称,应该是由古定阳县境内河北常山郡人争取及其后裔聚居的“常山乡”演变发展而来。

从我国历史上地名来源看,由“乡”名演变为“县”名的并不少见,如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以境内有“柯城乡”得名;开化县以开源、崇化二乡名各取一字而得名;丽水市云和县以兼浮云、元和二乡之名而得;温州市龙湾区以境内龙湾乡得名;安徽省长丰县以历史上曾是寿县的长丰乡得名;江苏省如东县以原为如皋县东乡而得名。凡此,不一而足。

常山改名后叫什么,常山为什么改名叫石家庄(6)

蜀汉五虎上将赵云

上海某基因研究所历时两年,对先秦时期发掘的人骨进行DNA分析,发现现在的北方人基因和先秦时期北方汉人基因有明显的差异,而江浙皖一带人的Y染色体却和先秦时期北方汉人的基本相同。无独有偶,2004年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复旦大学对中国南方各省汉人基因检测的研究成果,专家认为,现在的南方男性,Y染色体主要继承的是古代北方人的,X染色体继承的是古代本土南方女性的,这充分证明了历史上北方汉人南迁,现代南方人乃是古代北方汉人后裔的事实。

由此可知,“常山县”这一历史名称由河北赵地日渐式微而在江南重新兴起,见证了我国千百年前北方人民向南方大量迁徙的历史,与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北”“湖广填四川”相比,堪称“河北填浙江”的缩影。尽管今天的浙江省“常山县”并非三国名将赵子龙出生时的河北常山郡,但这一区域名号的由来却与河北常山郡有很深的渊源,是古代常山郡人后裔所居之地,传承了南迁之后河北常山郡后裔深深的故土之恋、思乡之情。

浙江新闻+

浙江“常山”县名的起源纷争

江南吴越地距河北赵地数千公里之遥,但“常山”这一令人如雷贯耳、具有厚重历史沉淀、长期在河北赵地的地名,为何在会在江南悄然出现,而且在当时的浙江西部的衢州境内?

从现有史料查寻,浙江“常山”的县名之来由并无确切可靠依据以供考证,这也引起了“常山”县名起源的种种猜想与纷争。

一是因山“常山”得名说。唐代李吉甫所作《元和郡县志》卷曾载:“常山县,上,东至州(即衢州)八十里,本太末县地,隋初置定阳县,隋末废。咸亨三年(672年),于今县东四十里置常山县,因县南有常山为名。广德二年(764年),本道使薛兼训奏,移置于旧县西四十里,即今县是也。”

许多人因这段记载中有“因县南有常山为名”而想当然也认为“常山”是一座山的名字,甚至将其与县南的“湖山(又名长山)”相混淆。然而众所周知,山是非常稳固的大自然的产物,一般是不会变化消失的,如果当时县南有“常山”,那一千多年后的现在应该还在的,浙江西部历来无地震及其他足以地动山摇的事件记录,不可能倒塌或被愚公移山搬掉的,何况如此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名山,保护还来不及呢!比如衢州因之而得名的常山县“三衢山”,历来被誉为“衢州的母亲山”,现在又成为远近闻名的AAAA级景区。但反过来看常山县南的山,都是些最普通不过的山,如果真有叫“常山”的山,这座山到底是哪一座?为何叫常山?可以说当今常山人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果常山县真因这种无名之山而得名,那岂不是辱没唐代统治者以及常山老百姓的智商吗?因此这一说法并不足信。

二是因山“长山”得名说。清初学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3又载:“常山在县东三十里,县以此名。一名长山。绝顶有湖,广数亩,亦曰湖山,巨石环绕,俨如城郭”。且不说其表述与《元和郡县志》出入较大,如其云“常山在县东三十里”,而《元和郡县志》则记载“于今县东四十里置常山县”,相差十里之多。然而即便如此,那么此地为何不干脆叫“长山县”或“湖山县”,而称“常山县”呢?其实当时常山县境内,比长山或湖山有名气的山多的是,如白菊花尖,乃是常山县第一高峰;黄岗山,上有唐代名刹万寿寺(后来还御赐为“容车寺”)等等,应该比“长山”之类的山更有资格成为县名。可见县以山名的说法,确实很缺乏说服力。连作者顾祖禹自己都承认,他撰写《读史方舆纪要》一书,无论实地考察或是调查,囿于条件所限,他都只能“间有涉历”而已,他本人总觉得未能十分满意,尤其以缺乏只有从实地考察中才能获得的感性知识为憾事。从常山的史料上看,也没有顾祖禹到过常山实地考察的记载。

三是因中药“常山”得名说。更有断言“常山”县名的由来源于该县境内盛产一种名叫“常山”的中药的说法,这也是没有依据的。古代以特产而命名的地方确实存在,如“安徽铜陵、广西桂林、浙江海盐、广东梅州”等,并且均名副其实。然而据《中华本草》记载,“常山”作为药材,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湖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福建、广西、甘肃、西藏、台湾等地,并无浙江西部盛产此药材的记载,直到如今,也没有见过常山县出产过“常山”这种中药材。若是真按照特产取名,常山县最著名的特产当属“常山胡柚”,还不如改名“胡柚县”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原标题《纪念常山建县1800年①丨浙江常山,是赵子龙的故乡吗? ——关于浙江常山与赵子龙故里的渊源推断》原作者 余风,编辑叶晓倩 于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