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原本处在王权控制下的修道院,开始被地方势力所蚕食。
而没有任何军事力量的修道院,为了寻求庇护,也开始与地方势力进行合作。
因为处在中世纪的西欧,民间宗教信仰非常强大,一旦当地势力建成一座新的修道院,就会有无数的信徒前来捐赠,而这些捐赠按照规定,是要给建成势力一部分的,所以对于当地宗族来讲,这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买卖。
在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修道院被各地宗族势力所控制,这些人利用修道院宗教的身份参与到世俗事务中,并以此来获取了巨大的财富。
中世纪的西欧总耕地的四分之一,都在修道院手中,也就是修道院背后的宗族势力手中。
被世俗力量所绑架的一些修道士不堪其扰,纷纷出逃以期望建立起真正修行的修道院,由此制定了非常严苛的教规,以贫穷作为修行的衡量标准之一。
西多派的修道院远离城市,前往荒地建立新的修道院,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作为修行任务之一,所以开荒成了他们既能满足生存需求、又能进行修行活动的必备任务。
这些苦修士有时候还清理林地和河道,在他们辛苦劳作下,原本荒凉的土地很快就有了人气。
与此同时,西欧人口大爆发,大量吃不饱的民众来到西多派修道院,正好解决了修道院开发荒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就这样原本向往清贫的修道院,拥有了大规模的土地。
西欧社会的经济变迁重新卷入到世俗之中的修道士,很快违背了西多派修道士建立之初的理念,原本需要修士亲自动手开垦荒地的规定,在引进世俗修士之后就消失殆尽。
因为引进世俗修士的目的,就是为了补充劳动力,满足这些修道院居住者的日常所需。
而这些所谓的世俗修士,基本上来源于修道院和附近农场的工人和仆人,日常就是在修士的监督下从事开荒、畜牧、采矿等劳动。
随着西多派修道院的发展,为了更好的管理土地增强经济效益,将一些地产租给别人,通过收租和抽成获得报酬,这一转变极大的影响到了世俗的商业模式、
被剥夺生存来源的世俗修士,不满修道院的压迫,发起了暴动,后来修道院又用货币代替地租的方式,来吸引世俗修士为他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