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社会,是指母系氏族制社会,又称女系社会。[1]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2][3][4][5]
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类体质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称作“新人”,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后期,现代人形成,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中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遗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等等。[6][7]
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名称。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先始。氏族成员生前共同生活,死后葬于共同的氏族墓地。随着原始农业及家畜饲养的出现,作为其发明者的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
母系氏族社会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女性拥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并以女性的家庭、子女传承等为社会组织的基础的一种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中,社会组织主要是以母系氏族为单位,人们通常居住在以女性为中心的家庭中,女性在家庭中享有相对独立和较高的地位,财产、权力等主要是通过母系传承方式进行继承。
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是家族组织是以母系亲属关系来确定家庭成员的身份,而且家庭的主要责任和权力是由女性负责。在母系氏族社会中,通常不存在私有制和男性主导的父系血缘关系,相对而言更注重集体利益和平等思想。这种社会形态在全球多个地区都有过存在,比如中国的古代部落社会、美洲印第安部落社会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被父系氏族社会所替代,即以男性血缘为主导,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来确定家庭成员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一转变通常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男权制的确立,家庭的责任和权力逐渐转移至男性手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利也逐渐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