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的画家张择端所创作的。
张择端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家,他以绘制宫廷日常生活场景而闻名,清明上河图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幅画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天的河南开封)繁忙的市井景象,展示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景。清明上河图以其精细的细节和复杂的构图而闻名,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绘画的杰作之一。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代画家张择端。张择端是山东人,早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学习绘画,后为北宋画院画师。虽然有关他的记载很少,但这幅了不起的作品,使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他。《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高248厘米,长528厘米。图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
全图规年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