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经由希腊、意大利和土耳其传入欧洲。
1620年在法国开始普及。
而英国人首次打开雨伞却晚了100年,到1787年,雨伞在英国的受欢迎程度总算形成可观的规模,而在邻国法国,女士小姐们已将伞的优雅用到了极致,不仅雨天出行要打伞,晴天里还要用它遮阳。而正是遮阳的这部分功能,促使雨伞向轻盈与优美更进一步。
在1816年到1820年之间,雨伞在分量上有突破性的减轻。男士用伞的重量达到4磅(1.8公斤),女士伞则轻巧许多,不足1磅(0.45公斤)。这要归功于丝绸伞面以及较轻的铁骨架的使用。但大部分雨伞的骨架仍不外乎两类:高档的以鲸须制成,低廉的用木条来做。
直到1880年代,Fox的细钢管伞架问世以后,现代意义上的雨伞才正式诞生。
伞的历史如此悠久,但奇怪的是,在中世纪欧洲,人们竟然不知道伞可以用来挡雨。那时,欧洲人在户外活动时如果碰上阴雨天,达官贵人们可以躲进马车里避雨,而平民百姓大多只能披一块厚布挡雨了。直到17世纪时,法国才发明了雨伞,但是这种欧洲最早的雨伞却只用于从家门口出来到乘上马车这段路上。
1747年,英国一位叫汉威的商人到中国广州办货,他看见当地人们在下雨时撑着黑布伞在雨中行走,并且雨停后把伞还能收起来随身携带,觉得非常方便,所以他就带了一把回伦敦。1750年,当他在伦敦钟塔下撑开中国雨伞遮雨时,被过路人视为怪物加以嘲笑,妇女们发出尖叫,年轻人竞用石头打击“怪物”,汉威险些丧生。因为按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同样,雨伞于18世纪末第一次出现在美国纽约时,也在街头引起一片混乱,人们认为这个既能撑开又能收缩的东西是个吓死人的怪物,小孩子们也不停地朝打伞的人扔石头。
幸好几十年之后,罗马教皇对雨伞产生了兴趣,他以上帝的名义为雨伞洗刷不白之冤,于是到了19世纪雨伞不仅为人们所接受而且还进入到了黄金时期,它成为时髦女性和绅士们的必备雨具,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