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理由如下:
一是诸葛亮智慧的化身,借东风,七擒七纵,六出祁山。
二是关羽忠义的化身,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
三是曹子建才高八斗,七寸能成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补充说明如下:
1.在三国里无论敌国还是友邦,所有战将都是英雄豪气,铁骨铮铮,没有稀泥软蛋。历史上从来都不乏忠奸善恶之人,各朝各代都有良臣良将,也有奸臣佞将。三国时期这一现象尤为凸显。我们通过小说——《三国演义》认识了督邮——他大概是历史上留名最广的官场坏典型了,也认识了好心人吕伯奢,他把曹操映衬成不仁不义,奸诈残忍的反面典型,虽然这些事历史上未必真的发生过,但是不少人愿意相信督邮是坏的,曹操是奸诈的。
正邪美丑是非善恶是中华文化的鲜明特征,人生在世,如果分不清善恶是非,就枉来一遭了。三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物素材库,小说《三国演义》再精彩的演出来,对广大老百姓而言,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一堂人生必修课。君不见京剧里曹操的脸谱,茶馆里谈论吕布的人品。
2.三国是一部智慧的著作。比如曹操来说,十来岁的我们看他对陈宫说的一句话,(陈宫为了曹操抛官弃职,后投吕布被曹操俘获*害)。曹操被通缉逃命借住旧友家。他怀疑旧友要害自己和陈宫,于是*其全家,后留一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如果说是那个年龄段的我们,看到这一幕,就不会喜欢这个角色了,但是,走出社会以后的我们,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些心酸,才能慢慢体会到曹操这段话的精髓之处。
3.三国里的人都很厉害。三国里面有许多有才能的人,符合各个方面大家的喜欢,可以启迪智慧。三国里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携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三顾茅庐的刘备等等,每个人物的个性鲜明。因此深受大家喜欢。接着三国里面的战争题材更加符合男性的渴望。我觉得是许多男性朋友喜欢三国,许多女性可能就不太喜欢三国了,那里太多的打打**,不符合他们细腻的世界。大多数男性喜欢游戏,喜欢战争里面的人物,因为那些人看起来很厉害,也是他们向阳的,崇拜的。肯定喜欢看了。
喜欢三国演义的理由:人物鲜活,有血有肉,故事紧凑,前后照应,跌宕起伏。
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是诸葛亮:(1)诸葛亮谋略和胆识,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其这方面的才能都得充分的体现;(2)同时蜀汉建立后其领导和治理才能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发展蜀锦、屯田,加快了属地的开发;(3)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敬佩.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年幼、弱智的阿斗,而没有生出反叛之心,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