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电子和夸克的质量只占总体质量极其小的比例(1%),剩下的都是强力产生的能量。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原来,万物的质量基本(99%)都是来自于束缚夸克的能量。我们只要通过E=MC^2,就可以换算出的质量。
基本粒子的质量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大部分的质量来源,但还有个问题,那就是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到底是咋来的?
实际上,这个问题同样可以追问“电子的质量从哪来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构成的,所以,我们可以合并成一个问题,“电子和夸克的质量是从哪来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彼得希格斯等人提出了希格斯玻色子理论。
在这套理论中,科学家指出,
- 粒子可以通过与希格斯场之间相互作用获得质量;
- 希格斯场存在于整个宇宙中;
- 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场的振动。
因此,最后的结果聚焦到了希格斯玻色子上,如果我们能够在粒子加速器中找到希格斯玻色子,那就说明,我们知道了基本粒子的质量来源。
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就一直在寻找希格斯玻色子。
2013年3月14号,他们正式对外宣布探测到了新粒子:希格斯玻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