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阶段很火的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收到不同的评价,其中有很多批评是针对其科学性的。诸如地球并不是一个坚固的实体,很难被推着走而保持不变形。又比如地球上的能源根本不够产生推力的,等等。要是去看电影,那不科学的地方太多了,都快数不过来了。不过,嗨,科幻嘛,用得着那么认真嘛。刘慈欣能想到给地球本身装上发动机一起去流浪,我们谁能这么脑洞大开,主要是引起大众的兴趣。
有那么多不科学的地方,来讲讲的确是科学的地方。为什么要去招惹木星呢?靠得太近,躲都躲不开,还差一点撞上。要知道,木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倍,质量是地球的300倍。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地球和它相比真是不够瞧的。
并不是地球上发动机技术不佳,没对准方向。也不是电影为了突出英雄人物,没事找事弄出一点灾难来。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地球发动机在渺小的人类看来巨大无比,要推动整个地球来逃离太阳的魔爪实在是太自不量力了。不得已只能借助于木星这个庞然大物来帮忙。
事情要从牛顿摆讲起。两个相同质量的弹性钢球沿球心相撞的话,它们会互换速度:
这是物理里面会考到的概念。物理里面也会考到两个不同质量的球体在碰撞以后的速度变化。但是这种测试一般很简单,给出的条件也很多,也不会让学生总结各种不同碰撞的关系。
更复杂的是,需要理解掌握各种不同碰撞情况的区别。比如,如下图中一个蓝色小球撞击一个很大的有相向运动的橙色大球,大球是会在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跑的,只是慢一点。但是小球就会被“弹开”,获得比原来更大的速度。这就是和“流浪地球”里类似的情况,地球就是一个小球,木星就是那个大球。地球需要木星的帮助才能得到更大的速度。
再往上,会再复杂一点。会讲到两个球体的撞击不是发生在沿着球心的直线方向的情况,撞开了以后两个球的运动方向和原来的球体的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以上只是一个大概的一步步考题变难的过程。在F=ma这种竞赛类的考试中,就会有一些相对灵活的考题。比如,《流浪地球》中的地球和木星的擦肩而过。要理解,即使两个球体(这个例子里是天体)没有直接的物理接触,两者之间的万有引力已经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了,因为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早就开始了,就等同于碰撞早就开始了。即使没有撞在一起合二为一,也是应该用动量守恒的原理进行解题的。毕竟地球不能和木星迎头相撞,那就一定死翘翘的了。实际上,地球和木星的距离越小,能增加的速度越大。但也不能太贪心,离得太近了就被木星吸进去再也出不来了。
这是一件刀尖上舔血的事情,一定需要精确计算才行的。
来源:病毒2号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