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山鹰图片,梅里山鹰的真实图片

首页 > 生活和情感 > 作者:YD1662023-11-24 01:35:59

所谓比丘尼,,就是尼姑,是梵文的译音,也是佛教用语。尼姑的称呼还有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等多种叫法,一般地女子满20岁出家了,就称为尼姑。出家为了什么?为了修行!任何一个朝代,都有不甘追求物质生活的人,总有一些人追求精神生活,想探索人的本源,找一点人生存于世的意义。在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那时一般光有和尚,男性的学佛法者,直到东晋升平元年(357年),一位家境出身很好的女子,一心想出家,受了具足戒,正式成为了尼姑。

比丘尼山鹰图片,梅里山鹰的真实图片(1)

净检俗姓仲,名令仪,彭城(今徐州)人。其父叫仲诞,曾任甘肃威武太守。净检少时勤奋好学,稍长尤擅琴、书法和绘画,是位多才多艺的女子。出身于官宦家庭,何以要出家呢?

净俭的富足的家庭在乱世里,很快就受到了冲击,丈夫与父亲相继在乱世中离世。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如乱世飘萍。人世的急剧变动和巨大反差,刺激着净俭的敏感的心,为了找到情感的寄托。她决定心向佛门,发誓像男人一样弘扬佛法。于是西晋建兴年间(313~317),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和尚下发,受十戒,成为中国第一位僧尼。净检与同其志者24人在洛阳宫城西门建立了第一座众尼寺庙——竹林寺。开始了一个弱女子的修行事业,同时也开启中国有尼姑的历史。弘扬佛法,让人学好向善,宽慰人的心灵,让人找到情感上的寄托。在那时,是有着一定的积极的意义的。净检法师的一生诠释了“应以何身得度者,则为何身为说法”《法华经》中所训。她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尼姑,受到了历代尼姑的尊崇。尼姑出现于晋代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那时的弘扬佛法的社会氛围浓厚,并且是一个少有的乱世。在和尚讲究“以和为尚”的理念下,女人弘扬一种理念和精神,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尼姑出现后,历朝历代有关尼姑的姑娘不绝,尼姑出轨的情况也是有的,尼姑当上女皇帝的也是有的,武则天就是一个。尼姑的世界丰富多彩,毕竟,尼姑成了一个职业,一个避风港,也是一个引领女性学习佛法的寄托。尼姑的出现,为弘扬佛法多了一个载体。

《比丘尼传》书中所载之比丘尼,则颇有能登台讲解经律、著书立说者。晋穆帝时,妙相‘每说法度人,常惧听者不能专志,或涕泣以示之’(卷一)。齐武帝时,昙彻‘才堪机务,尤能讲说。剖毫析滞,探赜幽隐。诸尼大小,皆请北面’(卷三)。智胜研读律藏,‘自制数十卷义疏,辞约而旨远,义隐而理妙’(卷三)。由此诸例,可以窥见比丘尼在我国早期佛教史上的地位之一斑。

比丘尼山鹰图片,梅里山鹰的真实图片(2)

尼姑在历史上,还遇到过一场不小的厄运。明代时,山东境内的唐赛儿,是一位姑娘,于永乐年间,起义,后来失败了,唐赛儿不知所踪,朱棣皇帝一心想抓住唐赛儿,当时有传言唐赛儿入了尼姑庵。于是,明朝的比丘尼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扰和追捕。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比丘尼以及女道士,统统逮捕送到京师逐一审问,验明真实身份。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索天下比丘尼案,既打破了佛门千年来与世无争的静雅。

佛教作为一种悠久的文化传承,已同中华文明融会于一体了,其中的诸多的佛教用语已成为世人常用的语言,并且佛教的让人向善的教义方面也对助力和谐社会有意义。尼姑,也是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尼姑,还会长久地存在下去,尼姑的世界是静美的,是修行的,也是一种个人修行的探索。人生的意义,无比的多元,有许多时候,尽管生活于一起,也未必知道同伴的心思与追求!

(作者:徐景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