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几千年以来,实现“小康社会”一直是中国这片土地上每一位老百姓的向往和追求。今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一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当前,云南人民正在最后冲刺,努力战胜贫困、迈向小康。金秋时节,请跟随我们的脚步,去看看城市乡村、田间地头,去听听云南百姓奔小康的故事。
红河谷不仅有红色的土地,还有奇妙的“黑科技” 李吒 摄
“你们看,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生态修复的一个边坡,它将在3个月内变‘绿墙’。”9月23日,“走云南 看小康”外宣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成员来到了位于云南红河县元蔓高速红河谷出口的红河山地未来研究中心。这个中心聚集了一群有想法、有干劲、酷酷的中外科学家。道路边从南美引种的绿色柱花草、正在培育中的棕色非洲乳油果、既能护坡又可以提升道路颜值的黄色小花……在这片红色的河谷地带,他们希望通过科学研究为当地脱贫攻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有“黑科技”加持效果的解决方案。
红河谷不仅有红色的土地,还有奇妙的“黑科技” 李吒 摄
在红河山地未来研究中心示范点,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完成挂网、护坡等工作后,他们会把黏合剂喷到土壤里面,在育苗基质和各种菌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土壤中的乔木、灌木与草本等种子会吸收空气中的氮和磷形成养分,最终达到“上面黄花,下面绿叶,四季开放”的效果。相比传统的圬工防护,这样的工法既大大降低了成本,又巩固了容易滑坡的土质、也营造了高速公路口一道靓丽的景观。
红河谷不仅有红色的土地,还有奇妙的“黑科技” 李吒 摄
“山地未来研究中心于2004年由世界农用林业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成立,是一个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世界农用林业研究中心中国办公室共同管理的国际合作平台。” 世界农用林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山地未来研究中心主任许建初告诉我们,山地未来一直聚焦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积极跟踪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致力于用这些成果促进当地产业发展,让更多当地百姓过上小康生活。
许建初认为,山地是人类的希望和生态文明的摇篮。为了美丽而繁荣的山地,他们构建了包含地方名特优种植资源库、农林牧复合种植示范园、生物循环农业产业园以及山水林田草农业生态监测体系的山地农业生态循环产业圈,为各方提供科技创新方案、生态产业方案和社会生态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工厂化育苗基地,还是针对澳洲指橙、猴面包树、牛油果、百香果等作物进行种植资源创新,亦或是建设黑水虻养殖基地探索规模化处理厨余垃圾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山地未来都把“循环”和“可持续”作为发展的关键词。
这样的理念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加入者。
红河谷不仅有红色的土地,还有奇妙的“黑科技” 李吒 摄
2017年来到这里的土壤生态博士研究生王正洪是其中一员。他说, 他们有一个有意思的监测“神器”,叫树干径流仪,用以采集样地里芒果树的树干径流,准确地分析出树种需要多少水量能维持可观的产量。对于缺少水资源的热谷地区来说,从土地端考虑节能减排是十分必要的。“土地中碳的变化显著影响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山地未来所倡导的‘循环’,离不开生态系统每一个要素的小循环。在田间的科研工作很辛苦,但对于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儿的人来说具有长远价值。”
“探索如何在山地环境中做到循环发展一直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奔小康的路途中,我们希望为红河谷提供多样化的方案和解决途径。”许建初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就在于把各种资源要素循环起来,这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山地里的实践。
看来,红河谷不仅有红色的土地,还有奇妙的“黑科技”,更有绿色的美好未来!
云南网记者 李恒强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