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辫子发型,男生辫子发型适合什么人

首页 > 时尚 > 作者:YD1662023-05-02 09:42:39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向来对头发的整理非常重视,汉族人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等男子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称为行冠礼,具体做法是把头发盘成发髻,再“加冠”,意味着这个男人已经长大,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了。在长期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出于美观和易操作的的需要,到了明代时期,繁琐的束发髻程序大大简化,普通劳动人民只是简单地将头发分成三股或两股挽在脑后,官僚贵族和读书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则在头顶结发髻,还要在头上缠绕网巾,起固定固定头发和装饰作用。

男生辫子发型,男生辫子发型适合什么人(1)

满族人留辫子的由来。满族人的祖先,最早记录的是唐代的靺鞨族和宋代的女真族,由于是游牧民族,骑马是他们最基本的技能,在骑射的过程中,脑部前面的头发容易遮挡视线,所以就有靺鞨人“俗编发”;女真人“辫发垂肩”,“垂金环,留颅后发,系以色丝,妇女辫发盘髻”的记载。满族及祖先信奉的萨满教推崇原始的天穹观,认为发辫生于人体的顶部,与天穹最为接近,是人的灵魂之所在,所以满族人特别珍视自己的发辫。入关前的满族人,对发辫的梳理特别讲究,号称“金钱鼠尾”式,就是将头顶和脑后大部分头发悉数剃掉,只在后脑勺留下铜钱大一点,梳成一根小辫,这个小辫不是我们所看到的粗大修长,而是就像老鼠尾巴一样细细的一点点。这种发型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不错的,因为它简单、凉快、易清洗、好打理。

清军入关后,强迫汉人剃发。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清朝对中国268年的统治。然而一个关外的少数民族,要统治拥有灿烂文化的汉族,其过程是长期且艰难的,清军入关后,遭到汉人数十年的激烈反抗,最后还是满族人的铁骑征服了汉人,但汉人的反抗意志并没有消弭,甚至在“义和团”运动初期,汉人仍然打出了“反清复明”的口号。为了从意识上让汉族人臣服,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摄政王多尔衮重新颁发“剃发令”:按照“金钱鼠尾”式的标准,所有的男人必须剃头,把头顶上的头发留下来,分成三绺编成辫子;把下巴上的胡须剃掉,只留嘴唇上的少数胡须。汉人无论官位高低,还是平民百姓必须剃发,不从者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处理。于是,广大的顺民们只得遵从,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片闪亮的前额,一根根飘飞的马尾辫。一些老学究和守旧的汉人坚决不从,他们搬出了老夫子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为自己辩护,很快,他们就被安排见孔子去了。

辫子样式的变化。清朝初期,由于汉人的激烈反抗,清政府默许剃发的规则发生了一些小的变化:蓄发的部位逐步由脑后移到了头顶,但仍称为“金钱鼠尾”式。到清朝中期自嘉庆皇帝以来,蓄发部位仍在头顶,但蓄发面积已突破了一个金钱大小限制,差不多和一个掌心的面积相当,男人的胡须也从只留上唇少部分变成下巴也可以留胡须了。自道光皇帝开始,男子只需将脑袋顶部头发四周边缘剃去寸许,中间长发分成三绺,编成辫子垂在脑后,名为“辫子”或“发辫”。

男生辫子发型,男生辫子发型适合什么人(2)

留辫子的弊端。辫子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辫子的梳理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普通劳动人民根本没有时间清洗和梳理辫子,久而久之,辫子里就会滋生虱子、跳蚤等寄生虫,既不卫生,也影响健康。二是影响美观,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大量留学生、商人和外交官员来到欧美,不管这些中国人如何干练和博学,他们脑后的大辫子总是西方人的笑料。

剪辫子运动。最早剪掉辫子的,是在西方国家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西装革履的他们,大辫子在参加学校体育活动时非常难堪,于是,学生们陆续剪掉了大辫子,这是清政府所不允许的,要是回国,不得不买一个假辫子按在脑后。1912年清朝覆灭,革命党人号召“剪辫易服”,革命军人和青年学生拿着剪刀上街剪辫子,大多数人鼓掌欢迎,然而少数顽固分子又重演了268年前的那一幕,他们搬出老夫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古训,扬言宁可*头也不剪辫子,当然,革命党人是不会为此*人的,但确实有人为此自*。直到新中国初期,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还有人留着小辫子。

男生辫子发型,男生辫子发型适合什么人(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