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景视觉
真正的抠,不是拥有却不愿意付出,而是讲究刚刚好。
抠门并不丢人,在攀比和虚荣中,把生活推向深渊的人才丢脸。
有多少人心为物役,入不敷出,结果日子举步维艰。
经历得越多越会发现,成年人的底气,都是钱给的。
一场大病轻易就能拖垮一个家庭,一次失业立马能让人陷入焦虑……
任何时候,卡里的钱多一分,心里的安全感就增加一分,身后的退路就多一分。
拒绝不失礼,无效社交才失礼
最近几年,“垃圾人”一词在社交圈流行甚广。
所谓“垃圾人”,是指那些无法给我们带来成长上的帮助,却在潜移默化中消耗和影响我们的人。
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做法就是少来往,甚至拒绝来往。
《社交减负》一书中,作者李维文分享过一个咨询案例。
咨询者朱女士,有一位做产品代理的闺密。对方利用两个人的交情,经常向朱女士推销产品。
一开始,朱女士以“手头紧”为由婉拒。对方却大方表示产品可以先用,等经济宽裕再还钱,还口口声声说姐妹之间,不用计较得那么清楚。
朱女士第一次没能拒绝成功,随后,她就被动多次收到好友寄来的产品。
对方隔三岔五还会关心她用得怎么样,接着以回款难为由,暗示朱女士付钱。
就这样,朱女士花钱买了一堆用不上的产品。
有些人,碍于情面或者耳根子软,明明心里不情愿,行动上却默许他人的冒犯。
要知道,毫无原则地允许,换不来别人的尊重,只会让他人得寸进尺。
来源:全景视觉
成年人的世界离不开社交,有时候也确实需要借助人脉资源。但是,需要并不意味着忍让和妥协。
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布莱克提出,潜意识里有取悦情结的人,在社交中容易被说服、不敢表达真实想法,并且害怕跟他人起冲突。
事实上,一段舒服的关系,不需要卑微谄媚,应该是彼此尊重、互相鼓励。
正如作家李小墨所说:“成熟的人,进退之间总是不卑不亢,树立自己平等的人际观。”
面对内耗的社交活动,最稳妥的做法,莫过于不讨好、不迎合,始终坚定立场。
社交是做加法,拒绝是做减法。
聪明人,都懂得为人际关系做断舍离。
干净的圈子,合拍的朋友,才是社交应该有的样子。
“抠”并非是真的小气,而是面对世俗偏见时,依然保持清醒和理智。
与其说小气,倒不如说是认清自我需求后,学会权衡与取舍。
目标清晰、分秒必争,越能靠近成功。
知足常乐、万事有度,有定力的人懂得减去冗余欲念,活出潇洒自在。
学会自重、聆听心声,自爱的人才能活出精彩人生,赢得他人尊重。
追梦路上,布满着荆棘和诱惑,但我们也在修身养性,寻求更美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