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音:“燮”,读作“xiè”。“汪大燮”读作:wāng dà xiè
2.释义:一般用作动词,意为“调理,调和”。也可作为姓。
3.拓展:
汪大燮(1859~1929),原名尧俞,字伯唐(伯棠),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晚清至民国时期外交官,政治家,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汪大燮自幼聪颖,光绪四年(1878年)考中秀才,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举人。在清末和民国初年,曾担任外交官员和政府公职,并曾出任国务总理。他可能参与策划了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晚年热衷于慈善事业。
醒年代汪大燮读音是jué xǐng nián dài wāng dà xiè。
燮[xiè]汉字
燮,xiè; 部首:火;基本意思为谐和,调和。 详细解释是(1)会意。从言:又从炎。表示用言语调和。(2)又如:燮理阴阳(协调各部门工作);燮和协和“亦指宰相的政务”;燮务“燮理政务”(3)和也。
《说文》:“燮,和也。”其实这不是本义。该字的本义为“忧”,如甲骨文中的“夕燮”,就是说“夕有忧患”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