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鱼(余)的风俗源头在渔民,渔民历代身置水境,近鱼既久,则生渔俗。渔民靠水吃鱼。船中就餐,鱼头惯朝船大,鱼尾朝船二,船脚们则各食其近。食毕鱼之上爿(pán),皆忌翻身:因船“三面朝水,一面朝天”,渔民最忌“翻”字。待食鱼之下爿(pán)时,碍于骨刺,挑之易断,等于折了船大、船二的“首尾相连”,不吉;即使骨刺不断,若食净鱼之下爿(pán),又等于食个“漏底儿”,亦不吉。故而食鱼习于有余,不有余则易犯忌。
这样积久成俗,就成为船文化的一种属性,即“以鱼谐余,以鱼寓吉,以吉示富”,更是渔民祈愿船行安之,获鱼丰之,讨彩生计兴裕。这大概是“年年有余”的原始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