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机是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互联网时代,出门在外,没有手机寸步难行。
有了手机,生活变得便捷,娱乐悠闲时间更丰富,不出门知天下事。
几乎人手一台机的今天,很多成年人都抵挡不了手机的诱惑,何况是外界任何事物都倍感兴趣的孩子呢?
生
活中,当孩子问“妈妈我想玩会手机”。
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回答有对孩子不同的影响。
很多父母就说“那就玩一会儿”。
还有的家长会拿手机当哄娃的神器。
孩子哭给他手机,孩子闹给他手机,没时间照看孩子给他手机…
孩子玩手机不哭也不闹,确实对家长来说方便了不少,但是这个方便带来的后果,是家长末来为必承受的了。
孩子说玩一会,往往是将手机电量耗尽才停下。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手机行成依赖,且会带来一系列危害。
孩
1的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影响眼睛视力,孩子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颈椎也会受到伤害。
手机上有各种新鲜有兴趣的信息,也会分散孩子注意力,让孩子难以沉下心学习。
一些青少年不宜内容,一旦孩子看到会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还有一些比较强势的家长说“‘不给手机玩就是不给”。出发点是对点,但拒绝方式错了。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想得到手。而生造成的是逆反现象。
曽经看过一个新闻,有个孩子成绩非常优秀,他妈妈禁止他玩手机,他也乘乖照做。但等他初中住宿后,成绩一落千丈。
原来孩子背着妈妈用零花钱买了部手机,大部分时间花到手机上。
孩子妈妈知道后,没收了孩子手机。“说都是手机害了你”。孩子切说“是你害了我,我从小到大都是听你的,你从来没有问过我是怎么想的”。
一个好的家长也应该认真思考孩子玩手机的需求是什么?
只有弄清楚孩子真实需求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有时候毁了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父母,令人窒息的控制欲和过度把控一切的强势。
当孩子提出想玩手机时,家长可以具体分析情况。
如果孩子还小,那么家长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告诉孩子,妈妈陪你荡秋千比手机好玩。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対手机有了认识,家长可以把约定孩子玩手机的规则。
比如:什么时间段玩手机
玩手机的时长多少分钟
成绩优秀奖励玩手机
重要的是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违反了规则会受到惩罚,包括没收手机。
这既满足孩子想玩手机的*,又可以很好的约束孩子,让孩子有契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