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大家都非常关注。我们研究了40年,40年来得到了哪些结论呢?可以说我们基本上弄清楚了它发生的原因和怎么预报它,这是我们最成功的地方。”在中国气象局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详细解读了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机制。
“严格意义上讲,厄尔尼诺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海洋现象,并非大气现象。其次,它是一个海洋温度季节性上升到异常程度的现象,即每年秘鲁和中东热带太平洋的海温超出正常年份的程度,这时候就可以定义其为厄尔尼诺。”丁一汇说,可以说厄尔尼诺是“起源于海洋,波及到大气”。
从世界海温图可以发现,整个太平洋呈现出“西暖东冷”的局面。为什么呢?丁一汇解释说,太平洋热带地区不断地吹着东风,这个东风是人们发现的古老风带,称为贸易风(即信风,因风向稳定,很少改变而得名);东风一吹,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北半球的风向右偏,南半球的风向左偏,这样海水就会北流(北半球)或南流(南半球),赤道的海水往两层流动,深层的冷水就会被翻上来,代替表层水。同时在东风的影响下海水西流,这样一来,使得中东太平洋的平均海温是冷的。
海水西流到西太平洋之后,我国南海、菲律宾沿海等西太平洋地区水位升高,可达20厘米,这样就产生一个西向东的海水梯度压力。丁一汇表示,东风顶着这个梯度力迫使海水西流,但一旦东风减弱海流就会转向,“这就是我们预报的关键,理解厄尔尼诺形成的关键”。
“东风什么时候会减弱呢?这要看西太平洋地区的西风有没有出来,西风一出来东风就减弱了。”丁一汇说,西太平洋海平面本来就比东面高,东风减弱下来后,可想而知,海水就会开始倒流。
同时,西风在北半球右偏,在南半球左偏,这样一来,赤道两侧的海水就向赤道地区附近集中,这导致表层的暖水开始下沉,并在海平面一两百米的地方形成暖水层。丁一汇说,暖水层在西风吹动之下,就会向东运动,到达中太平洋的时候,这个暖水层就可能已经非常厚了,一旦它浮出水面,就代替了原来的冷水,“这样我们认为厄尔尼诺就形成了”。
那么在今年来袭的厄尔尼诺已经达到什么阶段了呢?丁一汇说,自3月份就开始不断出现在西太平洋的西风已开始明显增强,现在西太平洋产生的暖水层已经到达了中东太平洋,正接近水面。而温度已经到了(超出正常年均值)0.5℃~0.8℃,预计到达中美洲西海岸,就能升高到1.2℃。
“根据这个情况判断,基本上我们认为已经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我们3月份还只是一个判断,现在充满了确定性。”丁一汇认为,估计到八九月份还会有一次发展,这样发展下去,到西方圣诞节期间可以达到顶峰。“具体顶峰时会升高多少度,目前说法不一。这就是强度预测,我觉得主要看西风强度,因为风是不断变化的。”(见习记者 赵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