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光灯具总厂经营部
维修达人汤先生常来这家店,在这里,各种灯具的配件都能找到。
“除了虬江路,很难有一个地方能让你集中寻找各种零配件。”这是汤先生的心得。
第三块就是这一次要搬迁的上海音像城,它所在的位置原来属于闸北,现在叫静安区。
音像城的大门里有一栋二层的楼房和一个大棚,中间只隔了一条通道。熟悉门道的老顾客会告诉你:“这里本来是两个市场,楼里的才是上海音像城,棚里的叫京大市场,后来大概合二为一了。”
二手相机店开了二十年,店主子承父业
要问谁是最早一批入住这里的商户,富源数码的杨辉家可以算其中之一。
杨辉的爸爸老杨早年在广州做二手相机生意,九十年代末转战上海滩,在距离虬江路不远的新广路上开了店。千禧年后,音像城建成,杨家的相机店也搬进了大棚。
■杨辉家的富源数码店
那时的杨辉还是小孩子,但他记得市场里的生意远没有现在这么红火。
“我们这家店的前面是一条旧铁路,没有商铺。后来,铁路不见了,对面的商铺开出来了,在这里做生意的人家越来越多了。”杨辉说。
二十年过去了,老杨老了,把这家店交给了长大成人的杨辉。“从小看我爸摆弄相机和配件,我对这些东西也熟了。顾客一说要什么,我都知道。哪种配件要从什么地方进货,我也清楚。”杨辉对相机行业熟门熟路,做起生意来自然得心应手。
■杨辉在店里
摄影达人老钱住在虬江路附近,对音像城里的相机店很了解。十几年前,他从老杨手里买过第一台数码卡片机。“它只有200万像素,但在当时已经算最好的了,花了我一千块钱。”
音像城连同大棚里共有七八家售卖二手相机的店,老钱都逛过,但他后来没再出手。“这里二手货猫腻太多,相机也是。脱漆的地方补补色,就当成新的了。顾客要买便宜的,商家说没有,为了向顾客推销贵的。”
老钱亲眼见到过部分商家“以次充好”的小动作,也认出过店里的“托”。
“客人来了,他们就吹嘘自己在这里买的东西多么多么好,怂恿人家掏钱。摄影圈里管这里的东西叫‘虬江货’,水太深,不靠谱,所以一般不买。”老钱说。
既然如此,为何有这么多人愿意到这里来淘摄影器材呢?同样钻研摄影的任先生分析:“像我们懂行的,一般去鲁班路上的星光摄影器材城,那里都是正牌商品。但外行觉得那边专业性太强,不会挑,不如到虬江路买个二手货,价格还能低一点。其实,同样的东西,在虬江路也便宜不了多少。没有一双火眼金睛,你也看不出其中的猫腻。但很多人都有拣便宜货的心理,星光的人气就比不上虬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