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恒过而后能改意思是什么,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意思

首页 > 数码 > 作者:YD1662023-04-16 14:53:09

人恒过而后能改意思是什么,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意思(1)

初中语文课中有一篇古文,标题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名篇。其中有一句话“人恒过,然后能改”我看过很多资料,都是这样翻译的,“人要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对于这样的翻译我很困惑,从内心来说,我是一直不认同的。我认为,“人恒过”的“过”应该理解为“挫折、磨难”,“改”应该理解为“改变本性”。所以“人恒过,然后能改”我认为应该这样翻译,“人要常常遭受磨难挫折,这样以后才能改变自己的本性。”因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各种磨难,然后才能有所成就,有所作为。孟子在文章中先说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中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实际就是改变了一个人的本性。这个本性的改变是通过前边“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磨难来改变的。再后来又说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里边的“作”理解为“振作”、“兴起”、“作为”,“振作”“作为”“兴起”这些词就是改变本性;“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的“喻”是“明白”的意思,但是明白什么,也就是明白一个人的本性改变了。再加上孟子前边所说的那几个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们都是经历了多种磨难,这些磨难便改变了他们的本性,使他们的性格坚忍起来,通过努力,增加了他们才能,成为一代圣君,人丞。如果他们不改变本性,一辈子碌碌无为,就不为后世所知了。统观全文,“人恒过,然后能改”翻译为“人要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这样的翻译确实是一种错误的翻译,常常犯错误,就成惯犯了,若果常常犯错误的人能改正,那么法律上就不会有“惯犯”这一专有名词了。“过”在古汉语中虽然有错误过失的意思,但这篇文章却没有说谁犯错误,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文中是说他们遭受了许多的磨难挫折,并没有说他们犯错误。所以我们认为翻译这句话时,不能硬性的把“过”理解为“过失”“错误”,还是要理解为“磨难”“挫折”。“人恒过,然后能改”还是要翻译为“人要常常遭受挫折磨难,这样以后才能改变自己的本性”。我困惑的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我把我的理解讲给学生,一旦遇到测验或考试,学生按照我的理解去做,评卷老师就不会给学生分数;要让学生按照资料书去做,那么学生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朋友们,你们认为我的理解正确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