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保存失败的原因,为啥头条不能保存图片

首页 > 数码 > 作者:YD1662023-04-16 23:04:51

图片保存失败的原因,为啥头条不能保存图片(1)

山海经中关于九尾狐和人面鱼的记述。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中新网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早期鱼类游泳速度如何演化?传统的“积极的捕食策略倾向导致有颌类起源”假说是正确答案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团队盖志琨、林翔鸿、山显任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合作,对约4.1亿年前广西早泥盆世古鱼类特异埋藏生物群中发现的首个完整保存尾鳍的盔甲鱼类——九尾狐甲鱼化石完成的最新研究表明,盔甲鱼类是一类游泳能力较强的快速游泳者,它的巡航游泳速度甚至要比一些更进步的有颌鱼类还要快,从而否定了传统的“积极的捕食策略倾向导致有颌类起源”假说。

图片保存失败的原因,为啥头条不能保存图片(2)

九尾狐甲鱼及其一起特异保存的盾皮鱼类化石标本照片(盖志琨 摄)。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这一早期鱼类研究的重要成果论文,近日获知名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弥补了重庆动物群灵动土家鱼尾鳍保存不完整的缺憾。

该研究显示,盔甲鱼类除了拥有典型的下歪尾,尾鳍还具有9个手指状的分叉,是原始的叉形尾,上面覆盖有整齐排列的鳞质鳍条,表明鳍条之下有强壮的辐状肌附着。令人惊讶的是九尾狐甲鱼的9个手指状分叉分别保存了舒张和收缩两种不同的状态,这指示盔甲鱼可能是灵活的游泳者,能很好利用肌肉收缩来控制尾鳍与水流的接触面积,从而产生不同的推动力。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采用系统发育模型对尾鳍的几何形态进行游泳速度分析,结果也表明盔甲鱼类是一类游泳能力较强的快速游泳者,其巡航游泳速度甚至要比一些更进步的有颌鱼类还要快。

图片保存失败的原因,为啥头条不能保存图片(3)

古生代早期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祖先巡航游泳速度推断。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九尾狐甲鱼和《山海经》传说

研究团队成员山显任介绍说,九尾狐甲鱼在系统分类上属于盔甲鱼亚纲多鳃鱼目都匀鱼科。都匀鱼科是多鳃鱼目中一个内角外角均缺失,但鳃囊数目众多的类群,由中国古生物学家潘江先生和王士涛先生于1978年依据在贵州都匀发现的包阳都匀鱼建立,该科建立之初为之建立都匀鱼目。

2006年,中科院古脊椎所朱敏院士和盖志琨研究员在盔甲鱼亚纲系统发育分析中将都匀鱼科纳入多鳃鱼目,作为该目中一个内角丢失的特化类群,而摒弃都匀鱼目。该科的模式种包阳都匀鱼是1979年就登上《自然》(Nature)杂志的“明星盔甲鱼”,其保存非常精美的脑颅,是研究盔甲鱼类脑颅解剖学的非常重要材料。该科成员还包括在贵州贵阳发现的小型新都匀鱼、贵州赫章发现的赫章副都匀鱼和广西平乐发现的平乐圆盘鱼。此次在广西发现的九尾狐甲鱼,除了具典型的都匀鱼科的特征外,头甲边缘具有锯齿状的小刺,鳃囊数目在25对以上,可与都匀鱼科的其他属种明显区分,代表了都匀鱼科的一个新属种——九尾狐甲鱼,其名称取自《山海经》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上古神兽“九尾狐”。

《山海经》是中国古老的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奇书,里面有很多关于珍禽异兽的记载,其中就包括声名远扬的九尾狐和一种叫做赤鱬的人面鱼。研究团队将此次新发现的盔甲鱼类新属种命名为九尾狐甲鱼,一方面可以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指示其尾鳍除了典型的下歪尾以外,还具有9个手指状的分叉,与传说中的“九尾狐”的尾巴有异曲同工之处。

首次揭开盔甲鱼类尾巴神秘面纱

论文第一作者盖志琨研究员指出,中国的盔甲鱼类迄今已有110年的发现史。早在1913年,中国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就在云南曲靖发现盔甲鱼类化石(当时认为是“头甲鱼”),但跟欧美的骨甲鱼类相比,中国盔甲鱼类研究晚了半个世纪。直到1965年,中国古鱼类学家刘玉海先生才首次正式命名并系统描述了第一个盔甲鱼。由于盔甲鱼类的身体主要有软骨和零散的鳞片组成,几乎很难完整地保存为化石。因此,盔甲鱼类头后身体解剖问题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没有得到解决。

图片保存失败的原因,为啥头条不能保存图片(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