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是谁搞出来的,5s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首页 > 数码 > 作者:YD1662023-04-19 13:00:43

每次遇到生产型企业开始搞5S管理,总会有很多职工不停的向我抱怨。“5S就是浪费纸,打印一堆表格。”“5s就是浪费时间,天天写、天天打扫”。这样的抱怨多了,未免让大家对5S管理产生疑问,是我们没有用好,还是这种管理模式本身有问题?甚至有很多时间久了,难以坚持,结局就是流于形式了。下面这张图是我在其他地方的宣传中看到的,个人对这种方式解析5S很不认同,建议大家往下看,后面小安会放出自己的5S解析图。

5s是谁搞出来的,5s什么时候进入中国(1)

这样的5S图文解析,很容易让大家误解。说明作者本身也不知道5S的来源。

作为一名几十年经验的HR,看到5S、6S这样的话题,就觉得内心一紧。因为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对所谓5S、6S甚至7S,那是深恶痛绝啊!这些年的咨询中,生产型企业基本都受过5S的害,很多都是当年搞5S留下的病。

那么5S到底好不好,如果都觉得不好,那为什么还要搞,为什么外国搞的好,我们却搞不好呢?那我们就要从5S的起源与历史好好聊一聊了(另外,给大家介绍一点5S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5S”起源于日本,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所以,所谓的5个S跟英文里的S一点关系也没有,它的命名是因为这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

那么6S呢?第六个“S”是:安全(safety),7S的第七个“S”是节约(save),这两个倒是英文,其实就是大家在5S的基础上,自己嫁接进来的两个“义肢”,也正是因为这两个“义肢”,大家就更搞不懂5S了。

说回“5S”,“5S现场管理法”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的充足和安全。到了1986年,日本的5S的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

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 日本式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品质得以迅速地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

从背景看好像没什么,那么我们再深入的看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先推前两个S?第二:1955年,你有想到什么吗?

那么小安来讲一个日本朋友告诉我的,不为人知的事。1945年随着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落下帷幕。

5s是谁搞出来的,5s什么时候进入中国(2)

1945年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成为战败国民生凋敝。

日本进入了万物萧条的时期,之后的10年日本韬光养晦,谋求高速发展。可是!!重要的是,那些二战老兵去哪里了呢?作为一个人口本身就不高的国家,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将这个国家打的十室九空,男人、包括男孩全都上了战场。他们退伍之后去做什么呢?——工人!!这是当时能够解决就业最好的出路。告诉大家的是,那个时候的日本工人和现在的精细、认真、负责的日本人完全是两个样子,他们都是*人不眨眼的二战老兵。“老子之前可是拿手枪的,你让老子老老实实的开车床?”所以那个时候,日本的离职率高的吓人。那个时候日本有一家伟大的民营企业,它的伟大到做出了至今销量最高的汽车。它就是:

5s是谁搞出来的,5s什么时候进入中国(3)

丰田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级的汽车巨头

每错!就是丰田!和其他企业一样,丰田也面临这二战老兵的问题。怎么才能让这些*人魔变成老实工作的好工人?!这里就有介绍一位成就丰田的人,也是世界著名的生产管理学大师,他的很多生产管理思想,到今天依然是非常先进的。就是下面这位:

5s是谁搞出来的,5s什么时候进入中国(4)

大野耐一先生

大野耐一,他是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被日本人称为:“日本复活之父”、“生产管理的教父”、“穿着工装的圣贤”大野耐一,可见大野耐一在日本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且,他1912年出生于中国大连(老铁居然是大连银!!!)

大野耐一通过多年的管理研究,觉得通过复杂的制度、刻板的奖惩,是根本管不了这些*人魔的!那怎么办?只有让他们去做那些简简单单的事情,通过简简单单对他们进行训练,才能慢慢养成他们的品质。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觉得有些熟悉,“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等,有没有觉得最后这个“素养”有点跳脱!跟前面几个不大撘?没错,这五个东西本来就不是并列的哦!

我们来看看日本朋友给我讲解的5S吧!我把它简化为一张图:

5s是谁搞出来的,5s什么时候进入中国(5)

这次是符合5S发展思路的图文,涵盖了5S推行的逻辑思想

由图可见,“整理”是过程,“整顿”是整理之后得到的结果;“清扫”是过程,“清洁”是清扫之后得到的结果,最后通过一系列对工人的整理“训练”、清扫“训练”,最终得到了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素养”!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之后的“安全”“节约”全都是有了高素养之后的结果!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以大野耐一为首的日本管理大师们,会在最初只推出前两个“S”,因为前两个S最简单,最容易,对那些二战退伍回来的工人们来说,最容易懂,最容易训练!!

在此小安要提醒大家,5S的初衷是训练二战老兵用的,是训练*人魔用的!!!请一定要记住它的初衷。只有了解了它的初衷,大家才能明白5S在推行中的种种不合理,5S从来就不是一个高效率的东西啊!!它就是一个高成本的东西啊!!

明白了吧,以日本人的纪律性,他们通过5S仅仅10几年,就把一个国家的士兵变成了高素质的工人!这次是5S的伟大之处。正因为如此,日本的生产制造型企业,才会将5S奉若圭臬!

因此,5S的内核在于训练!在于无效率的重复!通过重复提高员工素质。它不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出结果的东西,它的重要之处在于坚持。只有不断坚持、不断重复,才能真正提高执行力。

最后,小安讲一个发生在丰田的真实的故事。当时有一个美国考察团到丰田去学习,见到一个给地面浇水的老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给车库前近50平米的地面浇水,将尘土冲走。可是某一天,早上下雨了。结果,雨停了之后,中午,那个老头又拿着水管去浇水。美国人就笑了,说你真的好傻啊,早上明明下了雨,你还要过来浇水。你猜老头怎么回答。老头说,这个我也知道,但是大野先生说:1、你不能确定雨水的洁净程度!2、你不能确定雨水是否足量!所以,下不下雨跟你没关系,你就是要去做“清扫”已达到“清洁”,其他的别想!!这个故事背后的深意,也就是“5S”的思想内核。

那么我们回来聊一聊中国企业的5S问题。既然知道5S有低效率的特点,所以它不可能在段时间内看到效益,这一点,各位老板、企业家一定要明白,千万不要被那些管理咨询的二把刀、大忽悠给骗了。其次,5S的最终结果是高素养的人才,绝不是贴在墙上的制度,也不是每天填写的表格,5S是要根据自己员工的素养程度不断调整的。在此,我真的建议大家好好的去学习,千万不要生搬硬套。硬搞5S是会留下很多后遗症的。

而另外呢,日本企业有“一生悬命”的特点,他们可以用较高的成本去训练自己的工人,可是面对中国某些行业企业较大的流动率,这样去训练稳定性不高的工人是不是真的划算?那就是留给各位企业家的思考了。

聊了这么多,希望能帮到各位,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给小安留言,谢谢大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