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看到这么一条朋友圈内容:“新学校家校互动要求使用QQ联系,只能启用大学时期七位数的QQ老号,有一种莫名的尴尬感。”
七位数的QQ,无意中暴露了这位姐姐的年龄。让我也想到了自己一直默默挂着的QQ,现在它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文件传输的工具。
虽然我不习惯用QQ,但95后和00后似乎对QQ非常热衷,这一点我眼见为实。96年的堂弟和13年出生的小姨子,他们的“朋友圈”不在微信,而是在QQ空间。我见他们的刷手机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刷QQ空间,有段时间我竟然还发现,当时上高中的堂弟还在空间里连载青春小说,文笔细腻、心思敏锐,可惜无果而终。
不过,无论95后、00后多么挺QQ,QQ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它的最主要的社交功能,已经被微信取代了。作为一款诞生了23年的“化石级”社交产品,QQ真正的辉煌是从2000年到2012年微信出现之前,这正是80后、90后们青春年少的时候。
作为一名90年后,我应该算经历了QQ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记忆里很清楚,2008年高考结束后,一位高中好友送给我一个8位数的QQ号,正式开启了我的QQ冲浪生涯。在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我在QQ空间里写下了人生中第一篇“哲学论文”,表达我对尼采、虚无和生命意义的理解,成功地引来了一众人的热评和“追捧”,收获了“强说愁”的满足感。在此之后,我写下了成百上千条或青春懵懂或年少轻狂或指点江山的文字动态,记录生活点滴、离情别绪和人生感慨。我的整个大学生涯的情感、生活、学业动态都被完整地封印在了QQ空间里。
那个时候,大家普遍都还在用诺基亚手机,像素跟现在完全没法比,拍出的照片模糊发黄,却都津津有味争相地传到空间里,给别人分享。到现在我的空间里,都还存着上千张大学时期的模糊不清的老照片,统一设定为“仅自己可看”。我想,这也是绝大多数90后、80后的选择,因为大学时的“土样”确实都不愿对外示人了。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QQ以及空间的出现,让我们打开了对外交流的大门,也找到了抒发自我的平台。一个空间,就是一个灵魂的展现。这对了解朋友很重要,对找男女朋友也很重要。
记得大学期间,我费劲周折要到了我初中时期喜欢过的一个女生的QQ,然后如获至宝般,对她空间里的每一条动态、每一张照片、每一首分享的音乐,都穷尽心力地进行分析揣摩,猜测她到底有没有男朋友,研究她的喜好爱恶,揣摩她当时的状态和所思所想。利用她发空间动态的契机,通过QQ及时联系。当年的“小鹿乱撞”已然变成如今的职场压力下的累觉不爱。
如今,微信取代QQ之后,虽然还有朋友圈的功能,但我却再没有了当年分享动态的激情,这或多或少跟进入职场后,加了一堆同事、领导,不再想把生活动态对外公开有关,但说到底还是跟社交平台的属性有直接关联。
QQ空间或许真的更加适合年轻人,在那里可以更多敞开心扉的释放自我、表达内心。这是我们当年的激情所在,也是现在00后们钟情于它的原因。
有被七位数QQ号曝光的年龄,也有被渣画质的QQ空间出卖的青春,各种记忆就这么沉淀在缥缈的赛博空间里,就像阁楼压在箱底的那只铁盒子,一辈子就可能再不会打开它,但放在那里终是一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