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是哪来的,电视是什么东西啊

首页 > 数码 > 作者:YD1662024-07-11 08:34:55

电视机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当时又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电视机的魅力史诗:从百年前的梦想到家庭娱乐的必需品

自电视诞生以来,它就一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最初的庞大笨重到如今的轻薄小巧,电视机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故事。这种科技产品如何从稀缺奢侈品转变为家家户户皆有的日用品?它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中国百姓的生活的?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曲折动人的历史?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令人着迷的电视机发展史。

百年前的电视梦:德国柏林奥运会首次实现公开转播

说到电视机的历史,我们得从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说起。当时德国政府为了让更多观众能欣赏到这场盛会,首次在公共场合实现了电视直播。他们在体育场内装置了大型摄像机,将现场实况通过电缆传输到柏林市内的电视信号塔,再由此广播到各公共场所的电视机上。整个奥运会期间,柏林电视台每天可以进行8小时的现场直播,观众人数超过16万人。

当时恰逢中国国民政府派出69人的奥运代表团参加柏林奥运会,相信其中一些华侨也有幸目睹了这台前所未见的"魔盒"。这场公开转播无疑为电视技术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对电视机的向往和憧憬。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可以说是电视机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真正登场亮相,成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奢华技术。但离电视机真正普及到民间家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958年"华夏第一屏"的诞生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中国。1958年3月18日,由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10台14英寸电视机正式下线,这被誉为"华夏第一屏"。虽然这只是一个宏大的名号,但它的问世标志着新中国电视事业的正式开启。

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也在同年建立,开始了首次电视节目的转播。但当天能收看到电视信号的全国观众,也不过数百人。这是因为当时国内能买得起电视机的人寥寥无几。

虽然1958年被称为电视机在中国的"元年",但要追溯中国人最早接触电视的历史,恐怕还要更早几十年。根据资料记载,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上,就有中国人有幸目睹了电视直播。这一事件或许才是中国人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电视的历史性时刻。

1950年代:电视机在中国的逐步普及

从1950年代开始,电视机在中国社会中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资料显示,当时大部分国家,特别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电视机的保有量都达到了可观的水平。仅苏联就接近1000万台,而东欧的其他国家,平均每3到4户人家也至少拥有一台电视机。

这一情况,无疑给当时的中国政府和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了抓住这一机遇,1957年,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在会见苏联代表团时,就收到了一台可以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的多功能电视机。两年后,彭德怀出访东欧时,更惊讶地发现,电视机在那里竟然如此普及。

这些事件无疑刺激了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1958年"华夏第一屏"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电视产业迈出了关键一步。尽管这台电视机还完全依赖于国外零部件,但它毕竟标志着中国自主生产电视机的开端。

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拥有一台电视机,已经成为许多家庭代表富裕和地位的一个重要象征。然而,当时电视机的供给仍然严重不足,购买电视机的过程非常艰难。

电视机的获得:三种特殊渠道

电视是哪来的,电视是什么东西啊(1)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在50年代到70年代,要想拥有一台电视机,往往需要通过三种特殊渠道:

1.购买国产电视机。但这并非一件易事。当时电视机数量极其稀缺,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此外,即便买到,价格也是惊人高昂,一台14英寸左右的黑白电视,至少也要400元人民币以上。对于只有每月三四十块工资的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需要一年或更久的积蓄才能凑足。所以电视机的购买通常由单位集中购买,供企事业单位的员工集体观看。

2.通过特殊渠道从海外购买或接受赠送。这种方式仅限于少数特殊群体,比如当时的高级政要。如1957年,彭德怀就收到了一台来自苏联赠送的电视机。而在70年代初期,林彪家中和亲属家中,还出现了不少29英寸的进口彩电,那可以说是相当气派了。

3.自行搜集零配件进行组装。这是一些坚持梦想的电视爱好者采取的办法。但这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渠道才能搞到关键零部件,比如像电影《猎字99号》中描述的那样,通过和仓库管理员打交道来获得显像管。

总之,无论是哪种方式,拥有一台电视机在那个年代都是非常不易的。它往往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地位和财富,甚至成为显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80年代:电视机步入大众家庭

到了80年代,情况有了明显好转。1978年,中国正式从日本引进了电视机生产线,年产量达到20万台。虽然仍然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但至少打破了以前的严重供应短缺。

笔者的父母就是在1989年买到了家里的第一台21英寸彩电,当时价格高达3000元。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大开支,父母不得不向单位请假多次,四处

接下来的文章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机不断走进普通家庭,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了90年代,电视机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更上一层楼。不仅数量大幅增加,机型也越来越丰富和先进。不少家庭开始拥有29英寸甚至更大尺寸的彩色电视机。这不仅彰显了家庭的经济实力,也体现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笔者的外公在80年代初就以800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台18英寸的电视机,品质很好,一直用到21世纪初还未出现太大问题。后来家里又添置了29英寸的大屏幕彩电,把这台老式电视机送给了亲属使用。

可见,即使在相对贫困的年代,拥有一台令人羡慕的电视机也成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它不仅代表着经济实力,也标志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

进入新世纪后,电视机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LCD、等离子、OLED等新技术不断问世,机型更加轻薄,画质和音质也越来越出色。它已经从昔日的奢侈品,彻底转变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日用品。

与此同时,电视内容也日益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少量节目,到如今的数百个频道,涵盖新闻、综艺、电影、体育等各种类型。观众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观看。

可以说,电视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见证中国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升的缩影。从最初的稀缺和奢侈,到如今的随处可见和家庭必备,它成为了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机的这一变迁,也反映了中国这几十年来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