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软件时,针对功能区的设计都是比较复杂的。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一种在国外广泛使用的设计模式——微软的Ribbon设计模式,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讲解,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大家应该都接触过编辑器这个功能,比如我们常用的文字编辑器、图形编辑器、流程图编辑器等……
但当我们真正拿到一个编辑器需求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下手。因为编辑器内容通常比较多、零散。我们怎么组织、怎么排列、怎么交互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看看世界上最前沿的产品,他们是怎么思考与设计的。
一、微软Ribbon设计模式Ribbon设计模式是一种直接、简洁、以结果为导向的现代设计方法。它是软件界面上固定在顶部的一个功能区域。
Ribbon设计模式在我们的日常使用中并不陌生,尤其是在常用的Office软件中,它们都采用了这种设计模式。
所谓Ribbon,实际上就是一种功能区,其中包含了各种常用功能和命令的图标、按钮等元素。这种设计模式使得用户可以更直观地找到所需功能,从而提高了软件的易用性和效率。如果你要问为什么学微软,那就看一下他们用研数据:
在初期的研究过程中,除了收集定性的用户声音,设计师还充分利用数据驱动设计。
他们:
- 从 Office 用户那收集了总计 30 亿份数据集,平均每天收集 2 百万份。
- 在 90 天时间里,跟踪了用户在 Word 的 3.52 亿次点击的情况。
- 跟踪剖析了近 6000 个独立的数据样本。
图:部分Word 中的操作使用情况(上);Office 套件中所有操作的使用情况(下)
像这种量级的调研,在国内也没多少公司可以做。所以 AutoCAD 、 3DS MAX,包括国内的万兴科技旗下的产品都有借鉴Ribbon设计模式,当然还有我们经常使用的WPS。
下面就来看下微软Ribbon设计模式有哪些优势,让这么多产品都去学习。
二、功能区什么是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