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狼道是真实的吗,风雪狼道结局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11 17:18:02

《冰雪11天》

彰显国家利益、国家精神、国家形象和中国荣光

现实生活是电影创作的源头,重大事件是电影创作的富矿,利用社会实践的群众基础和高度关注,就能强化影片的吸引力、感染力。

近几年,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等影片为代表的主流电影,弘扬了中国力量、表现了国家担当,彰显了大国风范。三部影片市场表现均很出彩,《湄公河行动》在2016年国庆档逆袭成为市场冠军,最终收获票房11.86亿;《红海行动》在2018年春节档同样实现逆袭,以36.5亿元票房折桂;《战狼2》则在2017年暑期档创下56.83亿的票房佳绩,至今保持中国市场单片票房冠军地位。

电影《湄公河行动》以真实案件为创作基础,把主流价值观融入人物、融入真实的案件中,点燃了观众的爱国情怀,为文艺创作如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表达主流价值观提供了生动范例;《红海行动》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集体的力量,大国尊严、大国责任、大国气魄贯穿始终;《战狼2》着重表现异国拯救同胞和难民的情节,唤起人们内心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部影片讲述的故事、传递的价值,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正能量、最昂扬的主旋律。不仅体现出近年来中国军队的发展和强大,更凸显了中国军人热爱和平、不惧牺牲的英雄气概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彰显了国家利益、国家精神、国家形象和中国荣光。

风雪狼道是真实的吗,风雪狼道结局(5)

《红海行动》

同时,几部影片严格遵循类型化电影的创作规律,在电影语言和高科技手段运用上不断创新,节奏感极强,高度还原了真实事件,宏大场景和火爆动作让观众应接不暇。影片充满人性温暖,将主旋律精神和人文内涵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

原计划2020年春节上映、林超贤导演的《紧急救援》取材自真实海上救援事件,讲述了王牌特勤队员高谦和好兄弟赵呈与其他救捞人直面重大灾难的挑战,一同执行惊险的海上救援任务的故事。

此外,去年年底,聚焦公安海上救援的电影《怒海救援》和矿难救援题材影片《地上地下》启动,前者通过塑造有血有肉的海上救援人物真实地展现“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中国救捞精神;《地上地下》围绕抢险救灾故展开事情节,将视角聚焦到我国灾难救援工作中,用镜头记录我国减灾救灾的日益先进和救援机制日渐成熟的情况,展现我国救援队伍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不抛弃、不言弃、不放弃的精神力量。

风雪狼道是真实的吗,风雪狼道结局(6)

《湄公河行动》

“硬奇观”下当有“软感动”

灾难类型电影的视觉表现力无疑是电影题材中最极致的。去年暑期档,一部《烈火英雄》不仅让观众对消防员这一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大银幕上的熊熊烈火更是让观众有身临火海的沉浸感,既能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刺激,更是要激起观众内心的恐惧感。该片最终票房超过17亿元。

这并不是内地大银幕上首次放映消防题材的影片。2007年,《火海逃生》向观众传授了消防安全常识和火场逃生自救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消防法制观念。2013年,《逃出生天》在内地上映,耗资千万以3D形式呈现火灾险情及营救场面,收获1亿多元票房成为市场“黑马”。2014年,以香港消防处特种救援队为题材的《救火英雄》上映,收获票房7700余万元,影片延续了港式灾难片一贯的影像风格,场景特效不乏烈火涌动、爆炸等惊险镜头。

去年年底,火山冒险题材合拍电影《天·火》登陆电影市场,大银幕上,剧烈喷发的火山,危机四伏的岩浆漩涡,正在被吞噬的树木、建筑、山体,等待直升机救援的被困者……生死一线的危机感扑面而来。

风雪狼道是真实的吗,风雪狼道结局(7)

《烈火英雄》

出色的视觉效果,得益于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的不断提升。2019年春节档,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后引发了观众的热议,在与好莱坞影片的激烈竞争中展现了当代中国电影人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勇于突破的能力,大胆创新电影表现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营造出绚丽、震撼的视听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

据悉,该片80%的特效是由中国团队完成的,虽与美国大片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总体上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也反映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电影技术创新取得的显著成就。

去年,《攀登者》《中国机长》两部影片也都有灾难片元素的呈现,代表着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准。例如电影《中国机长》,其“工业品质”在视听表达、演员表演等方面亦有体现。飞机出现故障时,特写镜头下从缓慢脆裂到瞬时爆炸的玻璃、突然熄灭的灯光、飞出机外的副驾驶及远景镜头下飞机下落的外部表现……种种通过镜头、音乐、音响等视听语言合力“再现真实”场景的手法都是其工业品质的明证。再例如《攀登者》,雪山跟人物之间都要靠后期特效制作,这种情况下观众仍然被里面的氛围情绪和过程所感染,真正体现了电影工业的巨大进步。

当然,“硬奇观”下还有“软感动”。《攀登者》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流浪地球》呈现出的中国式情感、《中国机长》表现出的平凡中的伟大,都是高工业规格下,一部电影传递出的最强内核。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这些影片都能够很好地从技术上完成,并在美学上达成统一,标志着中国最优秀的电影在制作水准上已经能够与国际接轨。这对于中国电影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带动性作用。

链接

近一段时间,一些与疫情相关的灾难类型的影视作品相继出现在各大平台点播榜的前列,如《传染病》《流感》《极度恐慌》《末日病毒》《釜山行》《切尔诺贝利》等。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各国电影人就陆续开始创作灾难题材的影片。例如上世纪70年代拍摄的聚焦鼠疫的《卡桑德拉大桥》、全景展现洛城灾难的《洛杉矶大地震》、描写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的《火烧旧金山》、黄石公园火山喷发的《超级火山》、开创灾难片先河的《龙卷风》、聚焦1993年世贸中心爆炸的《火烧摩天楼》、经典爱情电影《泰坦尼克号》,以及《后天》《2012》《萨利机长》《地心引力》《雪国列车》《汉江怪物》《火海凌云》《大白鲨》《隧道》《世纪末日》《铁线虫入侵》《摩天营救》等等。

这些国外电影中,从早期《卡桑德拉大桥》到近十年上映的《2012》等影片,特效技术不断升级,大场面大制作已成为灾难片标配。同时,一些韩国灾难电影比较倾向于在狭小的空间中,反映平凡的普通人应对灾难中的态度以及折射出社会矛盾、政府丑闻、人性善恶等多种角度。

尽管特效呈现各有不同,但这类电影都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不止于呈现灾难本身,而是透过灾难去向每一位观众反映背后的深意,或是批判政治的腐朽、敲响保护生态的警钟,或是展现那些人性的光辉、爱情的力量。

例如《卡桑德拉大桥》中,为销毁感染者封锁车厢的一幕极具视觉冲击力与讽刺意味;《流感》中焚烧感染者的场景震撼人心、反讽意味十足;《釜山行》中断后路的自私乘客;《烈火英雄》中城市火灾景观下瞒报方的工程负责人;《传染病》中末日景观下造谣生事、危害人民的博客写手。诸多或现实、或想象的灾难景观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满目疮痍、触目惊心的场景与自私自利的个体,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更感受到了珍惜生活的重要性。于此,灾难电影在想象景观与残酷事件中理性反思现实,询唤人性的回归,促使主人公/受众回归现实、把握当下、拥抱生活。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导演:谢添/陈方千

主演:崔嵬/田方

出品年份:1960年

影片根据《人民日报》等媒体的通讯、报道改编,聚焦61名民工食物中毒及救治的过程。

《紧急迫降》

导演:张建亚

主演:邵兵/徐帆/尤勇

出品年份:2000年

风雪狼道是真实的吗,风雪狼道结局(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