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三族是哪三族,诛九族的九族一览表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13 15:01:32

看古装剧,尤其是皇帝剧、宫斗剧,经常都会看到皇帝下令诛臣子九族,很多观众对此就有这么一个疑问:

诛九族说的是哪九族?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说说有关“诛九族”的二三事!

“诛九族”不是“株连九族”

很多人在历史书,或影视剧,或其他渠道听过这样两句话:“轻则罚金挨板子,重则*头诛九族”和“一人犯法株连九族”,有很多人可能认为“诛九族”和“株连九族”是一个意思。

这真的是一个意思吗?当然不是。“诛九族”和“株连九族”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意思,虽然诛和“株连”的宾语同是“九族”,但“诛”和“株”的字义却是完全不同的。

“诛”本义是谴责、责备,后引申出讨伐、治罪、*戮等义。

“株”本义是露出地面的树根和靠近根部的部分,树桩,后引申出棵(树木的量词)、牵连等义。

“诛九族”的“诛”是灭掉的意思,而“株连九族”的“株连”却是一人有罪,牵连多人的意思。

诛三族是哪三族,诛九族的九族一览表(1)

简单地说,“诛九族”就是将九族全部诛*,必死无疑。

而“株连九族”却是有人会被*,也有人不会被*。

株连九族时,一般情况下,只有主犯,及十六岁以上的父、子、孙会被处以死刑(明清时期,扩大到十六岁以上的父、子、孙、兄弟及伯叔),其他家属均不处死,或流放或为奴。

“族诛”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夏朝就有一人犯罪,牵连全家的惩罚。

据《尚书》记载,夏启在出征前,曾训令威胁部下,要求他们在战争中一定要听从上级的命令,否则就会“罪人以族”,就是将犯者连同其子一起处死。

到了商周时期,开始有了类似于“族诛”的刑罚,称“劓殄”。

《尚书》载:“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

商周时期,凡是不正不善者,违命不敬者,以及奸诈和内外作乱者,皆处以劓殄之刑,即将罪犯及罪犯的家人全部处死。

当然,商周时期的“劓殄”没有“族诛”牵连那么广,劓殄只针对罪犯和罪犯的父母、兄弟、子女和妻子。而“族诛”却牵连甚广,轻则一族,重则九族。

诛三族是哪三族,诛九族的九族一览表(2)

“族诛”真正形成法律的是在春秋时期的秦国。

《史记•秦本纪》载:“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

秦文公二十年(前746年),秦国实施夷三族,也就是诛三族的刑罚。

明末清初史学家张岱在《夜航船》中也记载:“秦文公始族诛。”当然,除秦国将“夷三族”正式列入律法之中,春秋其他诸侯国也不乏族诛之刑,如晋灵公时期,赵氏被灭族。

至于秦国的“夷三族”到底诛哪三族,尚未有定论,目前有三种不同说法:

一、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载:“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东汉经学家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

二、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载:”三族辅之。”太学博士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三、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南朝史学家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诛三族是哪三族,诛九族的九族一览表(3)

战国时期,秦国的“族诛”开始走向制度化。

秦孝公时期,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由于商鞅崇尚“以刑去刑”的重刑主义立场,所以在变法时,他将株连制度法典化。

《前汉书》载:“秦用商鞅,造参夷之诛。”商鞅将族诛法典化,最后他也死于族诛。

秦孝公驾崩后,即位的秦惠文王为安抚国内的贵族势力,以谋反罪下令逮捕商鞅,最后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而他的全家遭到族灭,可谓是作茧自缚。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族诛之刑的牵连范围逐步扩大,从诛三族,到四族,甚至是七族。据史*载,刺*秦始皇未遂的荆轲,其七族皆被诛灭,以至于后世鲜有荆姓之人,

至于此时的七族到底是哪七族,同样未有定论。

何谓七族?

一种解释是:“上至曾祖,下至曾孙。”另一种解释是:“父之姓,姑之子,姐妹之子,女之子,母之族,从子及妻父母,凡七族也。”

当然无论是哪种解释,一旦被判诛七族,犯人身边所有亲人将被诛*殆尽。

诛三族是哪三族,诛九族的九族一览表(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