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颍川庾家是琅琊王家的死对头,但偏偏庾家的掌门人庾亮相中了王羲之,提拔任用了他。从此很长一段时间,王羲之便成了王、庾两大家族之间斡旋的“工具人”。
家族争斗,你死我活。
王羲之看遍了太多死亡事件,他的堂兄王允之被庾亮的弟弟庾怿下毒谋*。
王允之用狗试毒逃过一劫,然后通过当时的皇帝逼庾怿自*。
反正不是你死就我死,谁也别想好过。
明枪暗箭,无处不在。
直到王、庾两家的大家长王导和庾亮先后病死,王羲之才在职场中松了一口气。
啊,危险终于解除了,可是王羲之已经快50了。
都快退休了,结果他又差一点晚节不保。
王羲之非常看不起的一个人,王述,成了他的顶头上司。
他派了各种检查考核组来到王羲之的会稽郡,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和指导工作,检查出问题就让王羲之限时整改到位。
这就像是一把钝刀,把王羲之磨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终于,在王羲之53岁的时候,他彻底对官场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他带着儿孙跑到父母墓前发下重誓,再当官我就不是你们的儿子!
他用如此决绝的方式,和仕途一刀两断。
既然现实生活如此痛苦,而生命又那么短暂而宝贵,我为什么还要去当政治权利斗争的牺牲品呢?
从此,王右军“死了”,书圣王羲之,涅槃重生。
王羲之写下《兰亭集序》的时候,正是他对官场几乎所有热情都熄灭的时候。
这是一篇涂涂抹抹的草稿,很奇怪,三大行书,全是草稿。
他们正经八百写的,反而不如这些草稿。可能就像苏东坡说的,“开始写书法,不要刻意求好,放松随意,自然可以写好”。艺术,全是境随心转,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