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免费听,苏菲的世界可读吗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25 08:07:01

《苏菲的世界》| 倪纳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是挪威国宝级作家乔斯坦·贾德。贾德出生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他在大学主修的就是哲学、文学和神学,后来还曾任文学和哲学老师。这本书自1991年问世后,就迅速成为了一本“现象级”的全球畅销书,后来更被评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这也奠定了作者贾德“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

关于本书

《苏菲的世界》用有趣的故事去学习西方哲学史,改变哲学艰涩难懂的印象,并学会永远充满好奇心地去认识世界。本书讲述了一个神秘哲学导师艾伯特带领着一位名叫苏菲的少女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故事,正值青春期的苏菲对于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并且开始向自己进行第一次哲学式地发问:我是谁?世界是从哪里来的?

作者希望每个读者和苏菲一起,先自己思考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艾伯特的讲述。作者使用了嵌套式的写作手法,构建了三重世界观,让我们在读完书后都不禁思考自己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核心内容

作者贾德用一位年少懵懂的少女作为故事主角,让我们跟随她的脚步,唤醒沉睡已久的好奇心,开始向这个世界提问。他写这本书的目的绝不是找寻生命的意义,或是终极问题的答案,而是希望我们要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和过去的价值观都保持思辨的态度,他认为这才是哲学最大的意义。

苏菲的世界免费听,苏菲的世界可读吗(1)

一、古希腊哲学时期

故事的一开始,14岁的挪威少女苏菲放学回家了,她一边走在路上一边和朋友乔安聊着机器人的问题。等到她走到家里花园,突然发现了两封信,和一张要转交给一个名叫席德的人的明信片。信上面写着两个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提出这两个问题的,其实是一位神秘的哲学老师,名叫艾伯特。

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拉开所有哲学思考的帷幕,也引出了我们要讲的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时期。

在哲学老师艾伯特口中,苏格拉底化身成一个要通过理性寻找美德,通过发现美德获得快乐的话痨。因为苏格拉底相信永恒不变的真理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内心,而能挖掘出这些内在真理的方法是要通过理智地思考。有意思的是,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产婆,就好像产婆帮助产妇接生婴儿一样,苏格拉底一辈子励志要做“知识的产婆”,他要用理性思辨的方式,帮每一个人接生出他们源自内心的智慧。

在谈柏拉图的时候,艾伯特采用了一个姜饼人的例子。我们不是厨师,无论看到的姜饼人是缺了一个胳膊还是左腿短一点点,我们都能立刻认识到,啊,这是个姜饼人,而且我们还能分析出来,这个模子一定会比所有压出来的姜饼人更完美。所以,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完美形式,这就是柏拉图最重要的哲学思想“理型论”。

最后,艾伯特用一个“鸡”和“鸡的特征”的小比喻说清楚了亚里士多德强调感官体验。亚里士多德一针见血地批评道:所谓形式,只不过是事物的特征罢了。比如说,鸡全身有毛,还会生蛋,这都是鸡的特征,我们人看多了鸡自然就能总结出来一套关于鸡的概念。

通过这些和艾伯特的书信来往,懵懂的苏菲渐渐迈入了哲学的大门并且开始思考,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我身处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

二、现代哲学时期

带着种种思考,苏菲和艾伯特又马不停蹄地翻开了现代哲学的篇章。这就要从现代哲学之父讲起,他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没错,可能你已经猜到了,他就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为什么说笛卡尔伟大呢?因为在他那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已经承认,中世纪以来的哲学是靠不住的,然后大家都坦然地接受了“我们人类对世界和自己就是无知的”这个观点。但笛卡尔的看法完全不同,他觉得正因为看到之前的哲学不靠谱,所以决定游历各国,写一个靠谱的集大成的哲学作品。

笛卡尔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推导出一件必然是真实的事,那就是他的怀疑。当他在怀疑时,他必然在思考,那么他必然存在。而这个在思考的人,也就是“我”,要比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一切事物都更真实。这就是“我思故我在”的来由了。

然而,英格兰的经验主义哲学家休姆对笛卡尔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人的言行不是理性决定的,而是感性决定的。就好比我们帮助一个穷人不是因为我们经过理智的思考所决定的,而是因为我们都有同情心,这和理性没有关系。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思想的碰撞一直延续到了康德这里。康德伟大就伟大在,他用自己的哲学思想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进行调和。导师艾伯特举了个例子,如果你戴上一副绿色的眼镜,那么你看到的世界都是绿色的。但是,你不能说这个世界都是绿色的。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的眼睛,就代表了我们的感官世界,而这个绿色眼镜,其实可以理解为理性的部分偏好。这就带出康德的思想了:他认为,人的理性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但理性中有一些偏好会影响我们的经验。

除了康德之外,还有一位哲学界的集大成者就是他之后的黑格尔了。他最有名的哲学思想叫做“世界精神”。导师艾伯特是这么解释给苏菲的。首先,你想象一下有一条河流,河流是不断变化的,它流到哪里都是河,不会因为流到特定的一个地点才是“真实”的河。而这条河就是理性的历史。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思想方式就好像河流一样,都会受到潮起潮落、或者地势高低的影响而变化,所以我们没办法判定,任何一种思想必然是对的,因为它可能流在这个河谷的时候是对的,流向下一个方向就不一定对了。这条河,用黑格尔的语言表述,就是“世界精神”。

三、行动哲学时期

一般来说,大哲学体系时代到了黑格尔就结束了,在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有了新的方向,也就是更有实际意义的行动哲学。在这个历史时期,我们将讲一位重量级哲学家的思想,那就是对中国影响巨大的马克思。

说到马克思思想,很多人对于“上层建筑”这四个词都不陌生。但这四个字究竟指的什么意思?

苏菲小朋友和大部分人一样,也对这个问题很疑惑。这时候,艾伯特拿出一个希腊神庙的模型,你想象一下这个模型,第一眼注意到的可能就是它很优美的屋顶,这个屋顶就叫做“上层建筑”。它由三个台阶组成,分别叫做“生产工具”“生产条件”和“生产关系”。社会的发展主要就是靠生产模式决定的。

为什么说他特别伟大呢?因为以前哲学家只解释了世界,但马克思带了个好头,从他以后的哲学家都在努力改变世界。

在讲行动哲学的时候,艾伯特和苏菲两个人也逐渐意识到,他们只是一位挪威父亲创造出来的小说人物,他创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祝女儿席德十五岁生日快乐!所谓《苏菲的世界》,只不过是“席德的世界”中的一个虚拟创作罢了。

所以,作者构建的三重世界分别是:我们作为读者的世界,席德的世界,最后还有一层是苏菲的世界。就这样,作者贾德用构建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多重世界,一方面通过讲述哲学思想启发我们思考,一方面用故事线制造悬疑感引人入胜。

金句

1.哲学最大的意义不是找寻生命的意义,或是终极问题的答案,而是希望我们要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和过去的价值观都保持思辨的态度。

2. 笛卡尔推导出一件必然是真实的事,那就是他的怀疑。当他在怀疑时,他必然在思考,那么他必然存在。而这个在思考的人,也就是“我”,要比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一切事物都更真实。

3. 康德认为,人的理性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但理性中有一些偏好会影响我们的经验。

4. 如果说苏格拉底认为理性是一个像“一锤子买卖”似的绝对真理,那么在黑格尔眼中,理性是一个逐渐实现、扩大和完善的过程。

5. 以前哲学家只解释了世界,但马克思带了个好头,从他以后的哲学家都在努力改变世界。

6. 《苏菲的世界》的最大价值和意义,是三个“距离的缩进”,分别为“深奥的哲学和大众”“古典哲学和现代”,以及“严谨的哲学和文学”这三者的距离。

撰稿:倪纳

脑图:摩西

转述:杰克糖

苏菲的世界免费听,苏菲的世界可读吗(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