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人物形象,海底两万里人物形象分析及相关情节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6-05 05:09:07

近年来,科普科幻阅读在校园内外不断升温,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今年暑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举办的“听专家讲科学阅读与创作”系列讲座,两天8场线上直播,参与者有230万之多;而11月中旬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大会也将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召开,助力中小学科普科幻教育的发展……其中,科幻阅读因其融科学与文学为一体、融创新与读写为一体的跨界特点,高度契合了强调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主旋律,理所当然地成为课程改革值得关注的突破口。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具有新的特点和功能,给阅读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科幻作品有怎样的阅读价值

一般认为“科幻”是科学幻想(Science Fiction)的简称,Science Fiction直译就是“科学小说”或“科学虚构”。科,是科学;幻,是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少年刘慈欣曾经问他父亲什么是科幻,父亲告诉他,就是“有科学依据的故事”。用生活中的大白话说,科幻就是有科学脑洞的故事。这个科学依据一般被称为“科学设定”或“科学点子”,是居于作品中心推动故事走势的科学知识和原理。《流浪地球》的设定是太阳内核急速老化,持续膨胀,地球将被吞没,人类亟须进行悲壮远征;《微纪元》的点子则是通过基因技术将人类身体缩小至10亿分之一,用纳米技术构建了微纪元的世界,并传承了宏人的文明。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科学点子推动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开,这也是科幻和奇幻、魔幻的区别所在。哈利·波特骑着扫帚满天飞是奇幻和魔幻,如果扫帚装上动力系统和逃生系统,就成为科幻了。科幻是科学知识加上对未来展望的迷人想象,既有科学的品格,又有文学的魅力,洋溢着现代人的浪漫诗意和审美想象。

吸引我们把科幻作品一页一页读下去的东西,表面上看是粗粝的科幻美感,是匪夷所思的惊奇之感,实际内核是让我们的视野和心胸无限拓展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它通过想象虚构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就像《三体》中的人列计算机、水滴、二向箔、曲率飞船……描绘超现实的奇观,就如《三体》中“二向箔”让整个太阳系从三维跌落二维的毁灭过程,《北京折叠》中关于城市的折叠场景……给读者以巨大的认知震撼。科幻小说中,时间跨度动辄千百年许多世代,空间或是以纳米为单位的微观世界,或是以光年为距离的宏观世界,让我们在星际航行中看见人类历史大航海时代的图景,看见文明像蒲公英的种子在宇宙播撒……科幻阅读让人的想象力达到无与伦比的广度和高度,这是在其他作品中无法得到的体验,也是传统教育中比较匮乏和忽略的,因而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尤其是那些热爱理科的科幻少年的喜爱,觉得与他们个性张扬的青春气质相契合。

呼唤内行的阅读指导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中学生科幻阅读还存在不少缺陷。我们做过中学生科幻阅读的问卷调查,多数学生表示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阅读科幻作品。多数学生跳着读,感兴趣的情节读一读,小说中科学原理、技术描写放过去,仅仅满足于情节的猎奇,读而不知其法。这就需要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内行、友好的支持。

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点子和环境设定,感受故事背后的思考。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上有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讲述了一个失事的地航飞船领航员“她”的故事。作品通过倒叙,揭开谜底,让你了解故事发生的前因,一点点拼出人物绝望的处境。理解小说的科学设定才能理解作者构思表达的独特之处:把人物放到极端残酷的环境中,表现正常情况难以表现出的人物终极表现。刘慈欣在一次采访中特别提醒教师和学生们,不要把科幻小说当普通小说读,要注意科幻作品环境设定的特殊性和用意,其实就是提醒科幻阅读的这个特点。

还要启发学生体会科学设定与故事情节交融的魅力所在。例如《带上她的眼睛》中“落日六号”、炽热的岩浆、发动机烧毁、沉入地心、高温5000℃、孤独一人度过余生……这是“科”,而通过类似VR的“眼睛”领略的自然风光,感受微风的吹拂和溪水的凉意……这是“幻”。科与幻结合,幻极而真,你浸润其中,感受到震撼心灵的冲击力量,从科学原理、科学知识、科学设定的角度去体会故事构思的精妙之处,感受到科幻之美!

更应培养学生欣赏科幻形象的意识和眼光。科幻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类型化的,形象较为扁平,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相比,其丰富性、深刻性确实不够。原因在于科幻小说关注的是人类的未来和变化,个体在这其中,只能是人类集体的缩影、文明种族的代表,作为一个符号起说明作用。在科幻小说构建的超现实世界中,作品形象不仅有地球人,还有仿生人、人工智能,或者外星生命,还有各种动物、生物,甚至高新的设备和武器……

大家熟悉的《海底两万里》中,凡尔纳实际创造了三个形象:一个是真正的人类尼摩船长,代表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人类英雄;一个是人类创造的机器“鹦鹉螺”号,美观而强大,是人类征服大海的工具;一个则是人类征服的对象——大海,有情感和认知,能抚慰人类也能令一切生物心惊胆战。它们合在一起构成作品的科幻形象,将人类和大自然的对抗展现在读者面前,为科学点子的设定和表达服务。科幻阅读的高境界是让学生理解科幻形象中的创意、点子和奇妙的想象,深度体验“科”与“幻”完美融合的故事美。

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

科幻阅读追求的想象力培养,往往伴随着学生科幻思维的成长而丰富和发展。这种思维既有科学的逻辑,又有文学的浪漫,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是两者结合形成的创意思维。它给了你一种想象力的表达和书写,让想象力有了在科学的框架下具象化表达的程序、步骤和方法。

最近读到一本书,名为《未来狂想:人类消失后的世界》,作者猜想1000万年以后的地球是怎样的、将会出现哪些生物,介绍了许多光怪陆离的未来生物,包括会飞的蜈蚣、体长40米的深渊蝌蚪,像鼹鼠一样在地下生存的鸟等。作者并非凭空想象,而是从地球的板块构造、冷热交替,趋同进化、极端适应等科学知识角度,推论出这些生活在未来的动物形象和生物学特性。作者把未来当作实验室,依据特定的条件,用想象再造了一个充满联系而又自洽的未来生态世界。这本书典型地体现了科幻作品的写作思路,也展示了科幻阅读中包含的思想实验方式。它运用科幻思维,通过严谨的科学推理,描绘了科幻作品创作和想象力发生的过程,让我们学会了创造和表达,领略其中的科学精神。在此过程中,科学不再抽象,而是能被创造出来,以熔铸在故事中具体可感的方式,成为你学习想象和创造的案例和素材,提升你运用想象力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幻作品是我们这个时代赐给孩子们的心智玩具,可以满足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获得科学发现的乐趣、科学思维的提升、科学精神的濡染,从而培养一种面向未来的品质。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教授吴岩说:科幻给了我们100种关于未来的可能性,让我们在面对第101种未来的时候不会害怕,给了我们一种面向未来的学习态度。华大基因CEO尹烨讲过,学习不仅是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让我们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时候不再害怕,变得更为开放,学会把新知识整合到我们的知识框架里去,学会升维和提高。正因如此,科幻阅读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场景,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案例和素材,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科幻社社长郑宇涵同学在说到科幻阅读给她带来的影响时提起,在今年东南大学强基班面试的现场,她运用科幻阅读的经历,与教授们讨论科幻与哲学的关系,后来被顺利录取。她认为科幻给她的最重要的影响还不仅仅是一些宝贵的机会和认可,更多的是思维品质的提升,是理想与热爱的生长,懂得发现更好的自己。

我们如何迎接挑战

科幻阅读也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但目前很多教师没有做好准备。制约因素首先是观念层面的。语文教师群体中有把科幻作品当作低幼、边缘、休闲代名词的普遍偏见,平时不关注,缺少阅读积累,没有认识到科幻教育的价值。其实,科幻文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诞生了许多大师,积累了丰富的优秀作品,我们不能抱残守缺、视而不见。其次是没兴趣。有很多在人文社科方面很有造诣的优秀教师,面对科幻作品往往读不下去,原因是在阅读生长发育的早期、好奇心最旺盛的黄金时期没有接触这类阅读,没有埋下科幻阅读的种子。他们习惯于欣赏“小桥流水人家”之类传统的文化意象,对科幻作品中闪烁着现代技术光芒的科技意象、充满着幻想意味的科学点子则无感。再其次,有些语文教师担心科幻作品中的理科知识会带来阅读障碍,有畏难情绪。其实科幻作品是面向普通大众的,作品中的科学问题会通过人物之口或在文本的其他地方做出解释,只要认真阅读,问题不难解决。

科幻是今天这个时代需要阅读的作品,作为现代公民,回避科幻作品的阅读,在知识结构方面是有欠缺的。我们可以拜科幻阅读丰富的学生为师,拜教师中优秀的科幻读者为师,坚持一两年,有意识地“补课”,就会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指导学生会更具专业自信。教师有了阅读积累,师生有了共同的阅读爱好,在教学中必然教学相长,互相促进。何况,正视科幻阅读这个我们阅读结构中的盲区或短板,在人文类阅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通过科幻作品加强科学阅读,构建健康的知识框架,充分满足学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也应该是我们的职业担当和公共关怀所在。

可喜的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内外,已经出现了科幻阅读课程的积极探索。北京景山学校教师周群在2019年《流浪地球》公映后,抓住教育契机,开设了为期两周的《流浪地球》科幻作品和影视研讨课程。周老师不仅借《流浪地球》教学生科幻小说的阅读策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还利用小说与电影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以“笔谈”、设计题目、评价公众讨论等形式,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给广大同行探索的启示。北京景山学校教师刘晓虹开发的《带上她的眼睛》续写课例,展现出科幻阅读的新探索。她以课文阅读为基础,以续写故事为任务,带领学生讨论后续情节、确定大事年谱,设计合理的营救方案和符合科学设定的地航船,把小说中的“她”带回来。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走了好几个来回,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星航科幻社,定期举办科幻夜读沙龙活动,开展刘慈欣等科幻作家作品的阅读分享,通过情景剧、圆桌对话、名家访谈、作品朗读等多样的形式,交流科幻作品的阅读成果。创作是阅读能力的最高表现。星航科幻社自编了全国中学生第一本科幻杂志《朝闻道》,已印制发布三期,收录学生科幻原创作品、科幻阅读笔记、科幻评论、活动新闻、经典作品推介等。这种读写结合的科幻教育,把学习经历成果化、学习成长可视化,给学生提供了成长的空间和生态,推动科幻阅读的深入持续发展。

从全国看,目前参与科幻阅读的教师还远远不够,大家还有顾虑,但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加入科幻阅读队伍,必将探索出更为丰富多样的科幻阅读的打开方式,让富有创造性的科幻阅读之光照亮彼此,照亮前方壮美的星辰和大海。

(作者吴锐系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作者曹勇军系江苏省正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7日第9版

作者:吴锐 曹勇军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