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把柳树比作什么,咏柳诗句把柳树比喻成什么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6-10 04:33:48

说到写柳树的古诗,我们立即会想到贺知章的《咏柳》。贺知章通过三次比喻把柳树写得生动形象,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而事实上,温庭筠也写过一首关于柳树的诗,比喻同样很巧妙,全诗只有首联实写柳树,其他三联分别三次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出了更加含蓄的感情。

那么,诗人是如何由实入虚,又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古诗中把柳树比作什么,咏柳诗句把柳树比喻成什么(1)

初春的柳树

一、初春时节的柳树,弱不禁风

绿烟,嫩绿色的枝条仿佛轻烟萦绕。

金穗,指嫩黄的柳花。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吹过千条杨柳的春风拂面而来,嫩绿的枝条和嫩黄的柳花禁不住风吹。

首联是实写柳树,但有两个要点:(1)拂面,不能理解成柳条拂过人的脸颊,而是指春风先吹过千条杨柳,然后风再向诗人拂面而来,正是因为有风,所以才能引出后一句的“吹”,也为颔联的“香”做铺垫;(2)绿烟金穗,是描写的初春时节的柳树,此时的柳花才是嫩黄,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后面再讲。

初春时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呢?就是“不胜吹”三个字,禁不住风吹,换句话说就是弱不禁风的样子。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初春的柳树弱不禁风呢?为颔联的暗喻手法做铺垫。

二、运用暗喻手法,把柳树比作年轻女子

静婉,即张静婉,南朝梁时人。

善歌舞,歌尘起,形容歌声动听,余音绕梁,惊起梁尘。

娇娆,即董娇饶,为东汉宋子侯《董娇饶》诗中所咏的美人。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芳香随着静婉唱歌惊起的梁尘而来,树影伴着董娇娆的舞袖下垂。

古诗中把柳树比作什么,咏柳诗句把柳树比喻成什么(2)

垂柳

颔联的比喻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我们常见的比喻手法是这样的:找到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直接做比喻。比如“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和剪刀的相似点是都可以裁剪某个物体。

而温庭筠这首诗中,诗人想把柳树比作人,其实柳树和人也有相似点,都是弱不禁风。诗人本来也可以直接用这个特点来做比喻,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分别寻找本体(柳树)的关联事物“香”,和喻体(张静婉)的关联事物“歌尘”来做桥梁。先通过“随”字,把香味和歌尘绑定在一起,而香味来自柳树,歌尘来自张静婉,于是就很自然地把柳树比作了张静婉。

同样的道理,“柳影”和“舞袖”也是桥梁,诗人通过“伴”字把“柳影”和“舞袖”绑定在一起,而柳影来自柳树,舞袖来自董娇娆,于是很自然地就把柳树比作了董娇娆。

这是一种曲折用暗喻的手法,这种曲折的好处就是更加含蓄。但是这也有一个前提,就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确实有相似点,否则直接通过“伴”和“随”来绑定它们的相关事物,就会显得非常唐突,无法让读者把本体和喻体联系在一起。

颔联还有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把柳树比作张静婉和董娇娆呢?张静婉和董娇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子。所以,这两句还暗含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张静婉和董娇娆借代年轻貌美的女子。

可见,诗人其实是把柳树比作年轻貌美的女子。但是要注意,这是初春时节的柳树。

古诗中把柳树比作什么,咏柳诗句把柳树比喻成什么(3)

黄莺

三、再次运用暗喻手法,用最高枝比喻宫女

羌管,指羌笛。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何处传来了一曲羌笛声?黄莺在柳树的最高枝上婉转歌唱。

这两句很容易让人误解,尤其是“羌管”两个字。“羌管”在古诗中很常见,但一般都含有悲伤之情,比如“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何须怨杨柳”等等。但是在这首诗中,羌管并不是表达悲伤之情,而是欢快之情。

颈联这两句其实是流水对,为了对仗,诗人还运用了倒装的手法,应该这样理解:何处一曲羌管声,(好像)流莺(在)最高枝百啭。前后形成了暗喻,前面是本体,后面是喻体。所以流莺就是比喻羌管,羌管发出的声音百转千回,就像黄莺在歌唱。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黄莺为什么在最高枝歌唱?这其实点明了羌管声的来源。因为柳树是比喻年轻貌美的女子,而女子能够在的最高处就是皇宫,所以最高枝就是暗喻皇宫宫女,羌管声是皇宫的宫女吹出来的。

通过“流莺百啭”可以判断,年轻的宫女此时的心情很欢快。我们也可以结合颔联来推断,年轻宫女身姿优美,能歌善舞,自然比较容易得到宠爱,这是宫女心情欢快的原因。那么宫女的命运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古诗中把柳树比作什么,咏柳诗句把柳树比喻成什么(4)

柳絮

四、再用暗喻的手法,写出宫女年老后的悲伤

千门,指宫门。

九陌,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市。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长安都城到处都是白色的柳絮,飞过宫墙后双方自知。

这两句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出现了白色的柳絮?我们在首联已经讲了,“金穗”是指嫩黄的柳花,而此时的柳花已经变成了白色,很明显前后的季节发生了变化,前面三联是写初春时节的景象,而尾联是暮春时节的景象,这是诗人的想象。

暮春时节,柳花已经白色,还能有优美的身影么?当然没有。而白色的柳絮飘过宫墙,其实暗喻出宫女得知自己已经年老,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受宠,心里自然充满悲伤。两自知,是指柳树和宫女都知道自己此刻的悲伤。

您看这首诗,诗人其实并不是写柳树,而是通过柳树来感慨宫女的命运,但是他并没有直接用柳树来比喻宫女,而是先用曲折的暗喻手法,把柳树比作年轻女子,再用最高枝来暗喻宫女,结尾再用白色的柳絮来暗喻宫女的悲伤,前面六句都是在后两句做反衬,年轻时越美越欢快,年老后就越悲伤。

相比贺知章的直接比喻,这首诗更加曲折,先用树做本体,由树联系到人,再用最高枝做喻体,以树来写人,结尾再用树的命运来写人的命运,反复曲折,耐人寻味。

您认为这首诗写得含蓄吗?

欢迎留言讨论哦。


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