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是一篇怎样的小说,老人与海小说推荐语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6-23 13:55:02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小说,也是这篇小说,让海明威一举夺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个古巴的老渔夫,连续84天都没有捕到鱼,在85天的时候,他决定出海钓条大鱼。结果,遇到了一条比他的船还长的马林鱼。老人与这条大鱼搏斗了两天两夜,终于将它制服。然而在归来的途中却遇上了鲨鱼。为了护住大鱼不被鲨鱼吃掉,老人又开始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然而等老人战胜鲨鱼归来后,那条马林鱼,只剩下一副被鲨鱼吃剩下的鱼骨架。

老人与海是一篇怎样的小说,老人与海小说推荐语(1)

提起《老人与海》,或许很多人脑海里马上出现的,就是一个倔强、顽强、不服输的“硬汉”形象,然而如果细细阅读和品味,或许,我们能从中读到更深的体会。

生命:可以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莫泊桑曾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又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在《老人与海》中,为了捕到这条大鱼,老人圣地亚哥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在除去忍受孤独的同时,还要忍受被鱼线勒出血痕的痛,以及多日的食不果腹。在茫茫大海上,他无依无靠,要捕到这条鱼,是他作为一个渔夫他的职业,更是赖以为生的手段。纵然,他已不再如往日那般强壮,但他仍要去抗争。

老人与海是一篇怎样的小说,老人与海小说推荐语(2)

这是他与那条大鱼的搏斗,更是他对自己不再年少,只余下一副枯老皮囊时,不愿服输,与生命的搏斗。

古往今来,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同一片土地之上,从不乏像老人这般,拼了命也要去坚持、去抗争的形象。因为人,天生就被赋予一种惊人的耐力,在那里,有着科学无法解释,人们无法想象的极限。

余华的作品《活着》中,徐福贵从富家少爷一夜成了穷光蛋,外出给母亲寻医,却被半路抓去当壮丁。多年后回家,母亲已去世,女儿是个哑巴。儿子为救人失血过多死了,女儿生育时死在手术台,随后妻子也去世了。紧接着,搬运工女婿出差时也死了,快要饿死的外孙吃豆子时被撑死了。当徐福贵生命里一个个亲人逐渐以各种残忍的方式离他而去,当他仅剩的那点温暖的东西都被撕扯干净之后,徐福贵只剩下了一头和他作伴的老黄牛。即便生命如此沉重,徐福贵也从来想过要放弃生的意念,生存下去,与命运斗争,这样粗粝的画面并不柔软而美好,但这才是生命最真实的体现。一如《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即便在一场搏斗后仍一无所有,但“一个人可以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老人与海是一篇怎样的小说,老人与海小说推荐语(3)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圣地亚哥,他们是《活着》中的徐福贵,是《为奴十二载》中的所罗门,是《约伯记》中的约伯,是《白鹿原》上的村民,也是生活在这片广袤大地之上,每一个角落里的你我。

这个为300元全勤奖带病赶公交的女子,因为身体虚弱一路上跌倒好几次。上车后,见她满脸通红,头都抬不起来,司机劝她回家休息,但怎么都劝不住,司机甚至只能求民警帮助,这才劝说女子回家休养。

老人与海是一篇怎样的小说,老人与海小说推荐语(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