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对个人的影响,一些名人对儒林外史的评价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6-24 16:42:44

跨越历史风尘,品读古代小说,看透人生百态。古代文学就像一叶孤舟,载着我们一点点在岁月的长河里漂浮。让人内心平静,又觉得有趣。读书,让生命的旅途变得丰富,让灵魂变得厚重,让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让虚无单调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今天你读书了吗?在此,为大家推荐一本书籍:《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先河,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是一部对世界文学都有影响的名著。作者吴敬梓因父亲早逝,族人亲戚趁机谋夺其财产,让他早早的见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以致后来他立志不参加科举,结交雅士,专心创作《儒林外史》,直至病逝时,还在坚持修改完善此书。

《儒林外史》以明朝为背景,第一回则以王冕的故事隐括全文。书中人物形象千奇百怪、饱满丰厚,有自吹自擂的,有沽名钓誉的,有自命清高的,有尖酸刻薄的:如范进中举,胡屠夫的嘴脸一天三变,比翻书还快千倍万倍。在书中,能看到科举制下的文人是如何的扭曲;也能看到明清时代的科举是多么扼制禁锢人的思想。

从书中可以知道,当时文人以“举业”为目的,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想要榜上有名,就必须写枯燥的八股文,只看四书五经。至于历史、诗词、小说等,对于考试无用,往往无人问津,很多如今看来的好书还被当做禁书。读书人被当时的社会制度所压迫折磨,选择功利性读书,思想道德建设没人重视,就是一个心思地只奔着功名富贵去读书。

小说中也有一部分人,写的很病态,外表看似清高脱俗,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但其实内心依旧对功名利禄十分炽热。他们是科举落选的失意之人,也是被科举所麻痹的一类人。范进最初进学的理想可能也不过是为了教书过平常日子,哪曾指望荣华富贵、改换门庭?或许也正应了韩非在其著作中所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看花怎样开,水怎样流,太阳怎样升起,享受生活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而不是跌进权力漩涡万劫不复,终为一捧黄土。新时代背景下,思想开放的各种潮流冲击着人们,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躺平自己、清闲一生?还是力争上游、奋发有为,再立新功?不同的观念冲突不断。年轻的我们要奋斗,珍惜好时代,在努力中寻找自己追求的生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