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背景,经济全球化背景简介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7-09 04:00:02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经济全球化背景简介(1)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经济全球化背景简介(2)

考点2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经济全球化背景简介(3)

知识主线

时期

核心考点

史料实证

二战后初期(制度化、体系化)

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过程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有了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

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影响

①确立了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1.“北约成员国之间,逐步废弃了关税、配额和许可障碍,各国货币可以随意兑换和流通;而国际投资变得简化,并受到鼓励。”

这主要得益于哪一协定的签署?

答案 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2.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如下图,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

3.1999年度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

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4.美国学者让·皮埃特斯在评价现代世界的某一现象时指出:对达沃斯精英和跨国公司来说,这意味着自由;对新兴经济体和高技能劳工,这意味着机遇;对最不发达国家则意味着风险和边缘化。

皮埃特斯评价的是什么?

答案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区域化、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3)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规范化)

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推动力);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者);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利条件)。

(2)评价

①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成为最大受益者。

③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3)存在的问题

①它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剧了全球化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③加深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了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

2.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关贸总协定难以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

(2)成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中国加入: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

归纳总结:

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的两大趋势

(1)一是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2)二是经济体系化、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广的层面发展。

要点释疑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阶段特征

(1)第一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由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而相互隔绝。

(2)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

(3)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的瓦解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2.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从单一经济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

②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③从政府间合作到公众参与推动。

④成员国规模不断扩大。

⑤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的新模式。

(2)影响

①经济上: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了欧盟对外的经济竞争力,提高了国际经济合作水平,使国际经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同时欧盟各国经济相互融合和渗透,也增加了各国的经济风险。

②政治上:增强了欧盟各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的图谋。

③文化上:经济联系的密切使得欧盟各国文化上相互交融,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3.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1)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2)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只是程度上有所区别;实际上,全球化有时更多地表现为区域经济集团化,并由区域经济集团化所带动。但要注意,区域经济集团化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所提供的优惠是一种特殊的只向成员国提供的优惠,这种优惠是不向非成员国提供的。

(3)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

4.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发展中国家要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积极融入全球经济浪潮。

(2)区域化和集团化是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途径。

(3)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积极稳妥地推进本国经济体制改革,健全防范风险体系。

(5)提高综合国力,维护经济主权,保证经济有序发展。

(6)积极参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

4.关于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几个核心点:两个体系、两个趋势、三个认识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两个体系”:世界金融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

(2)两个“趋势”是指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3)三个“认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无法逃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高考历史,ID:gkls100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