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被唐诗捧红的地方很多,但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阳关这样:
老早老早就湮没废弃了,却突然在唐诗里“复活”,随后经过历代吟咏传唱,未曾间断,迄今仍是旅游打卡胜地。
这一切,要归功于诗人王维的经典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明朝人评论这首诗说,“唐人别诗,此为绝唱”。
临别时,王维瞧了瞧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别后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而这首经典之作的诞生,可能源于一个“错误”。
阳关故址 图源/摄图网
从古到今,到阳关的路都是一样的寂寞荒凉。这个著名的关隘,位于如今的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每年吸引很多人去寻访汉唐时光。
当然,历史的痕迹已经很少了,但大漠荒沙还能感受到。仅有的历史遗迹,是一座汉代的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最晚在清代雍正年间,这座残存的烽火台便被迁居到此的移民称为“墩墩儿”,山因此才被叫做“墩墩山”。
1944年,著名考古学家向达到阳关访古,将这座烽火台形容为“阳关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