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里,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西游记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一部吴承恩的《西游记》,成就了中国古典神话故事的巅峰之作,从明代诞生至今,世代传颂,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成为最受中国百姓喜爱的文学著作。
一部19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播出后轰动全国,获得了极高评价,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依然百看不厌,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
众所周知,西游记的故事,是根据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历史史料改编而成,神话故事而历史真实之间,存在着哪些差异,很多人就不会很清楚,本文说道说道这些不为人知的真实的玄奘,算是做一次历史知识的科普。
玄奘其人:生活优越的他为何遁入佛门《西游记》中,玄奘出场是这样描写的:
玄奘法师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员阁大学士。
当然,这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介绍,与实际的原型人物玄奘差之千里。
真实的玄奘是这样的:
玄奘本名陈祎,河南洛阳人,出生于隋末公元600年。
玄奘的父亲陈惠不是什么状元,也没有做过高官,他只是不过是江陵的一名县令。玄奘的祖父陈康倒是做过北齐的高官,任国子博士,封地在洛阳,所以玄奘就出生在洛阳。
《西游记》里说,玄奘出娘胎就受戒吃斋,这当然也是文学加工后的说法。实际上,玄奘小时候生活非常优越,从小便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饱读儒学经典,完全没有去当和尚的理由。
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去做和尚,完全是因为家道中落,迫不得已。
公元610年,父亲陈惠病故,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母亲没有办法,便将玄奘送到洛阳的白马寺求生活。带发修行。
由于有良好的儒学基础,年小的玄奘在佛法面前聪慧过人,表现出极强的悟性,经常无师自通,有着独到的见解。
612年,崇尚佛教的隋朝隋炀帝为弘扬佛法,进行了一场佛法考试,全国选拔有潜力的年轻僧人,计划重点培养。13岁的玄奘聪慧过人,凭借着对佛经的独到见解打动了主考官,破格录取,剃度为僧人,法号玄奘。
可以说,玄奘入佛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玄奘与佛有缘,从小就对佛法有着莫大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受政治的驱使,是隋炀帝亲自选拔剃度的。
只不过是造化弄人,隋朝很快陷入了隋末的战争,并于618年被大唐取代。玄奘作为官方选拔出的重点培养的僧人,并没有继续下去。
但这对于玄奘来说无非是一件幸事,因为没有这次朝代更迭的变故,就不可能有后来去印度取经的法师。玄奘充其量最多只能做到佛法的官方代言人而已。
玄奘其志:为何历史选择他西天取经《西游记》中写玄奘西天取经的原因,是佛祖的旨意,派观世音菩萨当人间选取取经之人。菩萨给玄奘安排好了一切,包括三个徒弟孙悟空、猪无能、沙悟净,还有一匹白龙马。然后就是给唐太宗安排了一个噩梦,通过唐太宗找到取经之人玄奘。
唐太宗在建立唐朝的时候,*生无数,后来又*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有一天晚上,唐太宗做了一个噩梦,梦见自己进了阴曹地府,有无数的小鬼向他索命。崔判官救了他的命,并告诉他,只有举办一场水陆法会,选取一名得道高僧,去大雷音寺取佛祖的经书,才能超度亡灵,让他们不再纠缠自己。
于是,玄奘就被唐太宗选了出来,《西游记》第十一回这样记载:
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的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
于是玄奘被唐太宗选了出来,主持水陆法会。
《西游记》第十二回,在水陆大会上。菩萨化装成僧人,对玄奘说:
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菩萨又对唐太宗说:
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灵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由此因,玄奘自愿替唐太宗去西天取经。
唐太宗封玄奘为“御弟圣僧”,赐取经文牒、通行宝印、紫金钵盂、袈裟马匹的一概物件,选了良辰吉日上路西去取经。
实际上,玄奘西天取经的原因与《西游记》中的描写大相径庭。下面是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取经的原因。
隋末,玄奘通过选拔考试,剃度为僧,被安排到长安的寺院学习。
618年,隋朝灭亡,都城长安经历了残酷的战争。玄奘不愿意看到生灵涂炭,随即离开长安,开始游历中国,拜访各地高僧。
这次游历,对玄奘来说意义非凡。
一方面,玄奘与各地高僧交流,是一个学习和更进一步认识佛法的过程,玄奘进步非常快,名望也渐渐大了起来,号称“佛门千里之驹”;
另一方面,玄奘意识到中国的佛法还比较混乱,佛经传入中国不全,翻译曲解佛意很普遍,没有统一的正统教科书。
佛的真谛在哪里呢?这是这一时期玄奘苦苦思索的问题,他拜访了大半个中国的寺院,都没有找到答案。
625年,玄奘游历7年之后,终于回到了长安,他想给唐皇写信,说服皇帝由官方来统一整顿佛法乱象。
可是这一时期的唐朝,刚建国不久,内忧外患,战争不断。皇帝哪有心思来听取一个和尚的谏言?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玄奘虽然没能见上唐朝皇帝,但他在长安遇到了一位印度僧人波颇,这个人改变了玄奘的一生。
波颇告诉玄奘,印度的那烂陀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寺院里的戒贤高僧,通晓一切佛法经纶,是当世的佛学大师。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玄奘从此便萌生了去印度那烂陀学习佛法的想法。
可,事与愿违。这时候唐朝和突厥正处在战争时期,政府采取禁边政策,禁止任何人出入边境。
626年7月,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之变,*死太子李建成,然后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自己坐上了皇帝。
当月,突厥人便攻到长安附近。史*载,是唐太宗李世民独自一人,单枪匹马闯敌营,说服突厥人退兵。
626年,玄奘召集几百名僧人给朝廷上书,要求出国去印度取经。被唐太宗拒绝,严禁任何僧人出境。并且长安城面对突厥人的进攻,也采取了戒严,禁止出城。
玄奘被困在了长安城里,要去印度取经学习,只能寻找机会偷偷出城,偷渡出境了。
627年秋天,长安地区天气异常,突然霜冻,粮食几乎绝收,朝廷养不活城里的百姓,只能打开城门,允许城里饥饿的百姓出城寻活路。
玄奘就是混在这群饥民群里,出了长安,一路向西走出,开始了他去印度之旅。
所以,真实的历史,玄奘印度取经,没有得到官方的允许,是自己偷偷偷渡去的。
玄奘其行:真实的取经过程,远比《西游记》精彩《西游记》是文学作品,讲玄奘师徒4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的灵山,从佛祖那里取得真经,修炼成佛。
《西游记》故事精彩的地方,在于师徒四人如何除妖降魔,克服重重困难,经受佛祖的考验,取得真经。
实际上,玄奘独身一人从长安出发,经历的困难与生死考验,要远比《西游记》精彩,惊心动魄。
由于篇幅的限制,下文只简述玄奘取经路上2件典型的困难。
第一件事,险些被自己的徒弟*死。
627年,玄奘来到甘肃的瓜州,这是大唐的边境,再往西就是茫茫的沙漠,只有5座烽火台还驻有军队,其它便无人烟。
在瓜州,玄奘被限制出境,瓜州县令拿着抓捕玄奘的文书给他看。幸而这个县令也是信佛之人,便撕毁了文书,让玄奘尽快离开瓜州。
在瓜州,玄奘认识了一个信佛的胡人,名叫石盘陀,愿意帮助玄奘偷渡出境。于是玄奘收石盘陀为弟子。这是有文字记载的,玄奘的第一个徒弟。
师徒二人结伴同行,开始穿越茫茫的戈壁滩。
在戈壁滩上共有5座唐军的烽火台,玄奘只能沿着烽火台前行,因为烽火台附近才有水源。还未到达第一个烽火台的时候,玄奘的徒弟就起了异心。
玄奘睡觉的时候,突然发现石盘陀用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原来石盘陀担心在烽火台被抓,连累自己,想*死玄奘,逃回瓜州。
在玄奘再三承诺,向佛祖发誓不说出石盘陀帮助自己偷渡后,石盘陀才放弃*玄奘的心,不过抢走了所有值钱的行李,丢下玄奘逃跑了。
玄奘又变成独自一人的征途。
第二件事,差点渴死在沙河荒漠。
几天后,玄奘到达第二座烽火台,烽火台叫白墩子。在墙外取水的时候,被士兵抓住。按照唐朝的法律,偷渡出边境的人,一旦抓住可立马处死。
白墩子烽火台的长官叫王祥,巧合的是也是个信佛之人,他不但没有*玄奘,还对玄奘恭敬有加。他给玄奘带了干粮和水,并介绍玄奘直接去第四座烽火台,因为第四座烽火台的长官是自己的表亲,也是信佛的人。
玄奘在第四座烽火台,也收到了善待。玄奘在第四座烽火台修正了20多天,带足了补给品,才动身,因为他要穿越800公里的莫贺延碛沙漠。
几天后,沙漠刮起了风沙,漫天的风沙惊吓了马匹,将携带的水袋打翻在地,洒了个干净。这时候玄奘貌似只有一条路可行,返回烽火台,补充水后再穿越沙漠。
但玄奘出发前就向佛祖许下诺言,“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一步”,以此断绝自己的退路。所以玄奘只能在没有任何饮水的情况下出发。
《大唐西域记》,玄奘自己详细的写下了这个过程:
我因缺水而陷于半昏迷状态,迷迷糊糊中梦见夜晚妖魔鬼怪举火点灯而行。已经四天五夜滴水未进,只能靠打坐维持体力,然后昏迷了过去。
在距离死亡一步之遥的时候,夜晚的凉风将玄奘唤醒,他艰难继续西行。
这时候奇迹发生了,瓜州时候成立的老人赠送给他的老马,发现了水源。玄奘终于活了过来。
玄奘在绿洲处休息了2天,恢复体力后,才穿越了沙漠。
通过这两件事,我们可知,玄奘在到达印度之前,真的是九死一生。幸运的是,玄奘一直有信佛的善人相助,才让他得以一次次化险为夷。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吴承恩在写《西游记》的时候,是充分的研读了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以及玄奘徒弟慧立法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以此为原型,写出了我们今天读到的经典《西游记》。
玄奘其功:印度取经的成就玄奘历经2年多,终于到达梦寐的那烂陀寺院,见到了戒贤法师,并跟随戒贤学习佛法。
玄奘在印度总共待了12年之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悟性,成为印度十大高僧之一,地位仅次于戒贤法师。
641年,42岁的玄奘准备返回大唐。他拒绝了印度友人及国王的挽留,不忘初心,带着学成的佛法和经书,开始返唐之旅。
645年正月,玄奘终于返回长安。
玄奘这次西天取经,可以用一组数字描写:
19年的时间,5万里形成,110个国家,657部佛经,150粒舍利子,7樽佛像。
归国后的玄奘受到了唐太宗的接待,并受命写《大唐西域记》,记录下19年的经历,亲历110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28个国家的听闻。
其余,玄奘毕其一生20多年翻译从印度带回来的佛法经书,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合计1335多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
可以说,玄奘的功绩主要有三个:
- 为中国带来了大半个正统佛教经典。
- 为中国带来整个西域和印度的地理知识、风土人情。
- 玄奘的取经故事成为一部无与伦比的励志故事。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人,从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中最应该学习到的品质——
为了梦想,永不放弃。
(本文完,后面可以给大家介绍下,玄奘真实故事中那些《西游记》的影子,特别有意思)
参考资料:
玄奘《大唐西域记》
慧立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