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1965年概括,傅雷家书1959年到1965概括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8-10 22:52:10

傅雷家书1965年概括,傅雷家书1959年到1965概括(1)

暑期到了。

今年暑期青岛尤其雾大。“雾失楼台”,在秦观笔下诚然是绝妙好词,而在青岛语境中却首先意味着潮湿。潮湿,热,还有蚊子。索性逃回东北乡下。东北再热也早晚凉爽。而且没有蚊子。近日有网友关心我的乡下生活,问有没有蚊子。我说蚊子在我们这儿是四级保护动物,叮在鼻尖或眼珠上都不许打——蚊子太少了,回乡十天,一只都没见到。惟见蜻蜓与蜜蜂齐飞,鲜花共蝴蝶一色。晨昏漫步,但觉山风送爽,玉露生凉。或朝霞飞溅,或夕晖缠绵。及至入夜,或山头吐月红盘乍涌,或星汉灿烂四野悄然。

于是正好读书。读了上海作家叶永烈的新作《傅雷与傅聪》。读罢意犹未尽,捧起《傅雷家书》再次翻阅。每次翻阅,都有不同的感受,都会读出不同的傅雷。这次读,我忽然觉得傅雷不像上海人,或者莫如说傅雷是个伟大的上海人。不像也好,伟大也好,都因了一个字:倔!人所共知,山东人倔,上海人一般是不倔的。而傅雷作为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卒于上海的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却又那么倔。

请让我从《傅雷与傅聪》中举一个生活上的细节为例。1961年困难时期,母亲朱梅馥写信给傅聪:

爸爸从来不肯有求于人。这两年来营养之缺乏,非你所能想像,因此百病丛生,神经衰弱、关节炎、三叉神经痛,各种慢性病接踵而来。……我看着心里干着急。有几个知己朋友也为之担心,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大家都一样。人家提议:“为什么不上饭店吃几顿呢?”“为什么不叫儿子寄些食物来呢?”他却始终硬挺,既不愿出门,也不肯向你开口;始终抱着置生命于度外的态度。(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到爸爸这几年的心情?他不愿,我也不愿与你提,怕影响你的情绪。)后来我实在看不下去,便在去年11月26日的信末向你表示。……你来信对此不提及。今年1月5日你从Malta(马耳他)来信还是只字不提……

这时的傅聪早已出名,常在外国巡回演出,有了不错的收入。结了婚,房子也有了。然而,身体都这个样了,傅雷还是不愿意向自己的儿子开口求助(每次要求寄食品的单子都是母亲朱梅馥做主拟定)。你说,傅雷有多么“倔”?按夫人朱梅馥信上的说法,“他觉得有求于人,即使在骨肉之间也有屈辱之感。”

与此同时,傅雷又有温柔和细腻的一面。据《傅雷家书》,当傅雷得知儿媳弥拉不在家时,马上问傅聪一日三餐如何解决。还有,1965年傅聪来香港演奏时给家里打了三次电话。美中不足的是,傅雷在信中说,“5月4日、6月5日早上两次电话中你没有叫我,大概你太紧张,当然不是争规矩,而是少听见一声‘爸爸’好像大有损失。妈妈听你每次叫她,才高兴呢!”简单说来,傅聪打三次电话有两次没叫“爸爸”,这让傅雷心里相当纠结。可见傅雷是多么心细如发。在这方面,他一点儿都不倔!

我们,当然不是想据此指责傅聪作为儿子做得多么不好,事实上傅聪也是后来给了父母经济帮助的好儿子。但有一点恐怕是众所公认的:同父母对子女之爱的细腻相比,子女对父母的爱有时是相当粗心的。至少我这个儿子是这样。就此而言,《傅雷家书》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做父亲,而且还让我们思考如何做儿子。

2003年叶永烈在上海图书馆讲《傅雷家书》,听众中有一位七十岁的老人说他买了三本《傅雷家书》,两本分别送给出国的儿子和女儿,一本留给自己,建议“作为家长,作为子女都要好好看这本书”。

看吧,的确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林少华)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