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陶渊明)
1、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
补充:
年号:所谓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
王年号于选词择字十分考究,须经重臣集议、反复筛选,要求字意吉瑞、词意隽永,多用“天、大、太、应、元、中、永”等字开头。尤其是以“天”字开始之年号,达66个之多。其次是“建”字打头者,有30个;以“永”字作首字者有28个。用“隆”字的年号19个;有“龙”字的年号有13个,有“凤”字和“皇”字的年号各有11个。由于择字范围狭窄,历代年号重复使用现屡见不鲜。如用 “建兴”11次,为使用次数之最;“太平”出现9次;“建武”年号曾出现7次;另外“中兴”、“永和”、“永平”、“永兴”、“建和”、“建平”等年号亦分别曾被6位皇帝所用。究其原因,有的是皇帝大臣缺乏历史知识,有的是有意追慕摹仿前朝,因而导致年号重复。
1、庙号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刘盈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汉平帝时王莽上庙号))。另外西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奭为高宗孝元皇帝(王莽上庙号)、刘骜为统宗孝成皇帝(王莽上庙号)、刘衎为元宗孝平皇帝(王莽上庙号),在东汉光武帝时被取消;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东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祐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这一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2、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另外还有“私谥”。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下谥”之“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东北)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厘王、赵孝成王、 卫睿圣武公等。
3、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据《史记·秦始皇纪》有“臣(王绾、李斯)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之语。《汉书·高帝纪下》有云: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上皇帝尊号。”又,嗣位皇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称上尊号。
3、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陋室铭》(刘禹锡)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鸿儒:博学的人。儒,旧指读书人。
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4、阅金经:金经,指佛经。
《爱莲说》(周敦颐)
1、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
2、自李唐来: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3、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核舟记》(魏学洢)
1、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2、盖大苏泛赤壁云:大苏,就是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
3、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4、峨冠:高高的帽子。
5、卷端:指画幅的右端。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6、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翠色的颜料。
7、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大道之行》(《礼记》)
1、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矜(guān)、寡、孤、独、废疾: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3、女子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
《望岳》(杜甫)
1、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2、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3、齐鲁青未了:齐,泰山以北地区,春秋时属齐。鲁,指泰山以南地区,春秋时属鲁。
4、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山的南北两面。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5、
《石壕吏》
1、公元758年,为平息安(禄山)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两面夹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头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
2、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
参考资料:
1、荷花,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等,属睡莲科。
2、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污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荷花的“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三峡》(郦道元)
1、选自《水经注疏》。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3、睛初:天刚睛。
4、霜旦:下霜的早晨。
《答谢中书书》
1、 陶弘景 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2、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五色。
3、 欲界之仙者: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4、 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观潮》
周密,字公谨,宋代人。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2、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
3、一舸无迹:舸,船。
《湖心亭看雪》张岱
1、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2、余强饮三大白: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3、更有痴似相公者: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使至塞上》(王维)
1、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补充:
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官名,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
2、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3、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4、都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
《登岳阳楼》(陈与义)
1、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2、帘旌不动夕阳迟: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3、三年多难更凭危: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八年级下册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1、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下有洞和补丁。
2、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
3、赞曰: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俦,辈、同类。
5、亲旧知其如此: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6、环堵萧然: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7、衔觞赋诗:觞,酒杯。
《马说》(韩愈)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2、伯乐: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
3、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
4、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2、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3、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
4、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5、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6、带朱缨宝饰之帽:缨,帽带。
7、媵人持汤沃灌: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汤,热水。
8、同舍生: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9、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10、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11、以衾拥覆:衾,被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群》,刘禹锡作此诗答谢。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赤壁》(杜牧)
1、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2、二乔,指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美女,大乔是孙策(孙权兄)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
《过零丁洋》(文天祥)
文天祥,安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
1、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水调歌头》苏轼
1、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水调歌头,词牌名。
2、千里共婵娟: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婵娟,指月亮。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家。
《小石潭记》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1、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岳阳楼记》范仲淹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2、居庙堂之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醉翁亭记》欧阳修
1、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2、射者中: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满井游记》袁宏道
1、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2、花朝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3、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
2、胡天:塞北的天空。胡,我国古代对北方民族的通称。
3、中军:主帅的营帐。
4、辕门:军营大门。古时行军扎营,以车环卫,在出入处用两车的车辕相向竖立,作为营门,故称辕门。
对联常识: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
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赠从弟》
从弟:堂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