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管乐器教程,乐器催泪管怎么学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0-30 17:45:01

催泪管乐器教程,乐器催泪管怎么学(1)

文 | 石叔诚

科学已然明确告诉了我们“击弦速度”是决定声音(包括音量与音色)的惟一因素,那么令钢琴能否发出“好声音”的因素也仅在于此吗?

“好声音”究竟靠什么发出?

我相信没有一个钢琴家会去测量手指距离键面的高度(mm)、负载了多少重量(g)、以每秒几米(m/s)的速度下键,可以使弦槌产生每秒几米(m/s)的“击弦速度”,从而使钢琴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也许今天的科学家们能够借助电脑的测量,将触键的三个要素(质量-高度-速度)进行各种各样的搭配与组合,计算出来一个最佳值的公式,以适用于不同音量与不同音色的需求。但这对于我们的实际演奏又有什么意义呢?况且,作为乐器的钢琴是完全不同于电脑或家用电器制品的。乐器是有灵之物,每个乐器都存在着自己的特点与个性,永远不可能通过“一成不变”的科学公式,用“以不变应万变”的科学方法来掌控它。故此,科学地认识“原理”“能量”等知识,只不过是我们必备的理论基础,而真正能够使钢琴发出“好声音”,却是另一回事儿。看来科学到此止步了,余下的不解之谜则应该属于玄学领域的问题了。

玄学与科学最大的不同是:玄学从不试图解释任何事情。举例来说,当一个科学家发现了一条宇宙间的某种运行公式,他也可能会继而生疑:“这公式为何存在?”更何况在艺术的世界中,人类心灵的本质及其神秘性,是远远超越了科学范畴的。

催泪管乐器教程,乐器催泪管怎么学(2)

安东·鲁宾斯坦

用科学的耳朵听钢琴,它永远只是一件乐器,而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奠基人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8—1894)早就说过它是“一百件乐器”,并且说:“我下了大量的功夫使钢琴发出歌声。”用榔头打击钢弦,能发出歌声?“科学家”当然不会相信,可鲁宾斯坦是“玄学家”。

我常常陶醉于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慢板乐章,那真如同他歌剧中的咏叹调一般美妙。甚至我不无偏见地认为:倘若换成用真的人声来演唱,哪怕是世界一流的歌唱家,也未必有钢琴奏出的感人(当然是指高级的钢琴演奏)。

“歌声”也好,“一百件乐器”也好,竟然只由一个人的十个手指,就能够吸引着无数听众为之屏气神往,就能够吸引着无数作曲家为之殚精竭虑。如此神奇多样的“好声音”究竟是靠什么发出的?答案是:靠演奏者的意念。

在发音之前“听”到未来的声音

中国的武术讲究“剑人合一”之境界,钢琴家、作曲家赵晓生在他所著《钢琴演奏之道》一书中,将其引申为“琴人合一”四字,不仅借用得体,而且寓意深邃。也可以这样说:真正的“好声音”并非出自钢琴,也并非出自演奏家的双手,而是出自演奏家的心灵。

“心想事成”四个字经常被用来当作祝福的吉祥语,甚至含有一点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其实,它真正的意思是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首先应该有一个“心理预知”。当我一再强调用耳朵练琴时,可能很多人只是自然而然地想到“要认真倾听自己弹奏出的每一个声音”,这当然没错,却不全面。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在发音之前‘听’到未来的声音”,即要有一个“心理预知”,或称“听觉预知”。不记得是哪位大师说过:“美妙的声音出自有备而来的美妙心灵。”现代钢琴演奏的鼻祖李斯特更早就说过:“演奏者只有对音乐的听觉形象产生反应,才能引发出身体动作的响应,这是最为本质的感应。”至理名言!

我首先强调要培养“好声音的概念”,也是要培养大家在触键之前具有“听觉预知”的能力。当你具备了这种能力,并且修炼到“琴人合一”的境界时,便会在“听觉预知”的前提下形成“奏法预知”。此时你还需要想那些琐碎的技术要领吗?你还会用练就的“一成不变”的弹法去应对各具音响特性的钢琴吗?

言至此,便想插一段自己的小故事:20世纪末,施坦威公司将第五十万台钢琴在世界各地举办巡回纪念展演。我应邀参加了北京站的音乐会,演奏了李斯特的《爱之梦》和肖邦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记得那台琴的触感属于比较重的一类,而北京海淀剧院的音效本来就不太好,外加出席的观众又很多,致使前面的几位演奏者的声音效果不甚理想。其实那是一台非常好的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表现力,我在台上用了超常规的、几乎很少用的触键方法(可能还包括踏板),才实现了我“内心听觉”的声音。事后,负责此次音乐会的施坦威公司亚洲负责人、中国首位钢琴制造大师施岩对我说:“开始我在台下都急坏了,以为钢琴出了什么问题,直到你上台弹奏才听到真正施坦威的声音,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是落了地。”说实话,我一生听过的称赞无数,大多当作耳旁风了,但施岩先生的这番话却很令我受用,至今犹记。

丰富对声音的想象力

要培养“心理预知”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丰富对声音的想象力。

第一要想象到的是:歌唱。不知有多少人说过:衡量一个钢琴家的水平,绝不止是看他能弹的多快多响,而更要看他会不会用钢琴来歌唱。这既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尽管人类发明了数不胜数的各种乐器,但音乐中最能沁人肺腑的声音仍然还是人的歌声。音乐作品中最重要,也是最感动人的,也总是如歌的旋律。古人云:“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因此世界上的各种乐器,都不约而同地以歌唱性作为表现力的最高境界。

在乐器中,相对于拉弦乐器与吹奏乐器,以敲击发音的乐器可说是距离人声最远的。而钢琴恰恰就是靠槌子敲击钢丝而发音的(德语称钢琴为Hammerklavier,其中的 Hammer就是实实在在的“槌子”)。钢琴发音不利于歌唱的最大原因,在于每次击弦发音之后,声音只能自然衰减,无法人为地延续与再控制。再加上它每一个音都是由不同的手指,按动不同的琴键,驱动不同的连接机件,使不同的榔头敲击不同的琴弦,简直就像每一个音都是一个“独立的乐器”。致使在钢琴上演奏连音(Legato)要比弦乐器(一根弦、一把弓)和管乐器(一口气、一根管)困难得多,更难比人嗓的唱歌了。

那么怎么办?要靠意念。需要演奏者有“听觉预知”的能力,调动如歌唱的气息,支配和利用肢体的重量,将其依次施放于不同的手指,使每一个音(即前面说的独立的乐器)互相联系起来。有了这个意念,就能感受到琴音在敲击后的延续,甚至能在意念中使之渐强。于是钢琴就能歌唱了。

(本文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授权刊登)

- THE END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