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今天中午,饭后闲暇,一杯茶一部手机开启了我的午休生活。当刷到其中一篇文章时,被标题吸引,读完文章后被内容折服,文章名为#乡村公交车上的“土味鸡汤”,让我重新认识“文化人”#,吸引我的原因无他,只因我农村出身,又曾自诩“文化人”。
该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与一位农村女人同乘一辆公交车的一段旅程中,通过聆听农村女人与其“老姐姐”的打电话过程,通过电话中劝人反省己身、知足感恩等“土味”鸡汤,而产生对“文化人”的重新认识。折服于作者的细腻观察,更折服于作者的虚怀若谷,能从不同角度、随时随地汲取知识。文章内容不再赘述,下面聊聊关于知识获取途径的话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中提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现在一般解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为:努力读书, 通过“读万卷书”, 深入吸收前人归纳总结的知识, 是获取理论知识的来源, “行万里路”, 通过遍游各地, 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民族文化, 增长见识,是获取最原始知识的来源, 更是通过实践印证理论知识的途径。
可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概有异曲同工之妙。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理论都是经验的升华,然后经过各种途径传授给大众,用以劝诫、警醒、勉励、教导初涉世者,但理论终归是理论,没有实践的基础,需要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验证。就如开头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实践是最基础的理论,也是理论的基础,升华到理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当然一般人也不需要做。他只要能用他实际得来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能在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足以。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当然此书非彼书,但释义同样是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书本知识需要到实践中去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变通。而不是一味的照搬教条,史上典型的照搬课本案例就是“纸上谈兵”,战国末期秦赵长平之战,赵四十万大军被白起坑*,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国所灭,秦国由此崛起。
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
多年不拾笔,忽提心迷茫。一时兴起,词不达意!请各位条友指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