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说呼啸的北风卷击大地,吹折了枯草,这塞北的天气寒冷,八月份就下起大雪。就好像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犹如梨花争相开放一样(划重点,这句不是写春天的,也不是写梨花的,而是描写雪花的)。 雪花飞进中军大帐,化作水汽,而我的毛皮大衣和被子也不觉得难暖和了。冻得将军战士们的大铁弓都拉不开了,铠甲也难以穿着。百公里无边的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之上也凝聚着云朵。中军大帐中摆酒为客人饯行,那得来段乐器助助兴。 都到了傍晚了,辕门外的大雪还下个不停,杆子上的红旗已经在风雪中冻上了,风也无法吹动。在东门外送你回京去,你走的时候大雪盖满了山路。山路曲折,你走了一阵之后就已不见你的身影,徒留雪地上的一行马蹄印。
雪中送别
这首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咏雪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在他第二次出塞征讨时期,作于轮台(轮台汉朝时称“仑头”,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一个城邦)。至于题目中所说的主角——武判官,并不是神话传说中的判官,而是他的上一任领导,也就是上一任出塞使。
兀自立在雪中
其实这首诗应该夏天写,不应该冬天写,全诗都透着寒意,写到这里的时候,我都感觉我浑身发冷(你说是我暖气不好?你这么说,我不跟你犟),诗中的基调是咏雪,升华是送别。作者在开头以天气和雪起手,最后以雪中送别来收尾,即写出天降大雪的寒冷,又写出了送别时的温情。
在这首送别诗中,难觅常规送别诗中的伤感,但却多了几分铁血柔情。作者着重描写寒冷的天气和纷纷的大雪,正是通过这种反衬的手段,在最后几句中写雪中送别友人才能凸显出难别之情。
山回路转不见君
是呀,离别之际伤心总是难免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说够了再见”,可是现实中总有各种各样的离别,甚至有些这一别,就是永远了。
我是扫地僧的小猫咪,一个酷爱古诗词的爱好者,同时也是传播者,我希望你也如此,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