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写散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08 20:50:4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写散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1)

盛唐之前,风花雪月一直是诗歌的主题。赏雪是文人休闲的常见活动。以"对雪""喜雪""赏雪"为题作诗者大有人在。如李白在《秋浦清溪雪夜对酒》中,写下了"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的句子。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当年李白五十四岁,与魏万同游秦淮、金陵,别后复游宣城、南陵、秋浦等地。这首诗就是在秋浦与友人同饮时写下的。诗句虽是写雪,但朋友一起饮酒作乐,寒意全无。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写了边疆将士眼中的雪,体现了以苦寒为美的豪迈之情,从而为唐诗发展开辟了"苦寒美"的意境。

这篇文章,我们将以"雪"为主题,来探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中的"苦寒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写散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2)

理解诗的意思,是欣赏古诗的基础,我们先来通释全诗。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朝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岑参回到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

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首诗作于岑参第二次出塞,在轮台送其前任武判官归京(唐代都城长安)之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写散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3)

北风铺天盖地能把白草吹折,塞北的天空八月就纷飞着大雪。像一夜间忽然刮起了春风,千万棵梨树开满了花。雪花飘进珠帘打湿了罗幕,狐皮大衣不保暖,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拉不开,铠甲冷得难以穿上。沙漠纵横交错结了百丈冰,愁云暗淡无色万里凝滞。中军帐里摆设酒席宴请归客,酒席上有胡琴、琵琶、羌笛演奏。时过黄昏,纷纷大雪积满军营门,红旗冻僵在劲风中不再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分手时大雪已覆盖了天山路。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行的蹄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写散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