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劝学赏析,师旷劝学朗读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11 00:33:14

《师旷劝学》故事大概

《师旷劝学》是著名的励学故事,见于《说苑》。故事主旨是说:人无论何时开始学习都不会晚。这篇故事经常会被选入中小学文言文阅读中去,因此流传十分广泛。但其实这篇故事是伪托的,我们可以找到证据。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故事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晋平公问师旷自己身为年老之人,想要学习,是不是太晚了。晋平公所言之“暮”,是指暮年,而师旷故意将“暮”理解为天黑,所以说:“为什么不点灯呢?”但师旷的玩笑让晋平公很生气,认为师旷在戏弄他。师旷在此时用比喻的方式将之前的玩笑转化为劝诫的材料,十分巧妙。

师旷劝学赏析,师旷劝学朗读(1)

师旷劝学:何不炳烛?

还原历史

首先,这篇故事开篇便说,晋平公七十岁时产生想要学习的想法,与师旷进行了后边的对话。但如果我们考证晋平公生平就会发现,晋平公老年好学的对话前提,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晋平公之父为晋悼公,晋悼公即位时,年仅十四岁。晋悼公总共在位十五年,而后则晋平公即位。由此可以推断出,晋悼公去世之时,不过三十岁。那么即位的晋平公,应该不过十数岁。晋平公总共在位二十六年,去世时也必然不会超过五十岁。这样来说,晋平公根本没有年老,也就没有所谓“七十而好学”的前提了。

由此可见,《师旷劝学》完全是一则伪托的故事。

故事来源

其次,《说苑》一书,是刘向校书之时,搜集战国时期众多文献中可资劝诫的故事而编成的。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向当成帝时典校书,因采传记行事,百家之言,删取正辞美义可劝戒者为《新序》《说苑》,共五十篇。”其材料来源,本来就很复杂。很多故事,都不出自正统的史*载。

《说苑》之所以搜集这些故事,目的是为了借用其中的道理以资劝诫,因此故事的真实性并不是考虑的重点。类似这样的故事,《说苑》《新序》两书中有很多,其中关于师旷的还有多则,现另举两篇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静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查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卓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任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咎犯与赵衰孰贤?”对曰:“阳处父欲*臣文公,因咎犯,三年不达,因赵衰,三日而达。智不知其士众,不智也;知而不言,不忠也;欲言之而不敢,无勇也;言之而不听,不贤也。”

师旷劝学赏析,师旷劝学朗读(2)

刘向 编《说苑》

《说苑》《新序》中所选取的有关师旷“小说”,都是通过师旷发表言论而展开的。而无论对方提出的什么问题,师旷都能够从中引申出深刻的道理。如论“五墨墨”一则,本是晋平公闲居时的玩笑之语,师旷却从中引申出治国理政中“五墨墨”的危害,进行劝谏。在这些众多材料中,师旷的理性思想得到了充分展现,使得师旷成为了智者的象征,而相较之下,以往文献所展现出的师旷的其他特征被舍弃了。

为了适应借师旷之口表达政治观点这一目的,《说苑》《新序》中的师旷“小说”,还形成了固定的依托模式,即师旷与晋平公对话应答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先秦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但并没有成为主流,而在这里却成为师旷“小说”的最重要的结构方式。故而在多则材料中,“小说”都是以“晋平公问于师旷”的方式开端,以师旷的言论作为“小说”的主体,而以晋平公对师旷言论的肯定进行收尾。

这种模式让师旷的言论得到充分展现的同时,也适应了伪托故事,说明道理的特点。

类似情况

此外,由于师旷是先秦时期最著名的乐官。除《说苑》外,伪托师旷的故事十分众多,如《隋书·王劭传》记载:

昔师旷食饭,云是劳薪所爨。晋平公使视之,果然车辋。”显系小说家之言,而这则材料也是依托之作。

“劳薪”最初见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术解》:

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这件事情,完全一致,仅仅在人物上进行了置换,也显示出伪托的特征。

师旷劝学赏析,师旷劝学朗读(3)

刘义庆 著《世说新语》

总结

《师旷劝学》虽然是一篇伪托的故事,但其中的道理却是真实不虚的,不失为一则励学的好故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