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主人公对困难的态度,罪与罚主题分析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24 05:00:14

罪与罚主人公对困难的态度,罪与罚主题分析(1)

俄国文学自有一种“厚重性”,这份厚重不是指字数,而是思想深度。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十九世纪的杰出作家,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国文学的“三驾马车”。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命运多舛。他1821年出生于医生家庭,祖父是神职人员,父亲取得贵族身份。1849年,他参加革命组织被沙皇政府逮捕,判处死刑,在临刑前几分钟被沙皇赦免,改处苦役及刑满当兵。

监狱经历、军营生活以及频繁发作的癫痫病对他创作产生重大影响,他后来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宗教思想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备受争议,高尔基批判他是“恶毒的天才”,认为他夸大人性的阴暗面,宣扬宿命论,有消极影响。

鲁迅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快地处死,竭力要放他们活得长久。”

《罪与罚》于1866年问世,被视为“一部剖析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一部富于社会历史涵义的社会心理小说”,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巨著。

小说的主线是讲一个贫困大学生如何犯罪,以及犯罪后饱受精神折磨,最终投案自首的故事。小说充满激烈的戏剧冲突,通过复调结构、巧妙布局、深刻的心理分析,把主人公的绝望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当时动荡社会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剧。

罪与罚主人公对困难的态度,罪与罚主题分析(2)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罪:众生皆罪

19世纪后期,俄国处于社会的巨大转变之中。生活上,人们受到崩溃的农奴制与急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民不聊生;精神上,传统信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新思想浪潮应运而生。《罪与罚》展现了那个动荡年代的现实生活图景,充满窒息感。

彼得堡暗无天日,城市肮脏混乱。被灌醉的女孩在街头被强暴;市场聚集着眼睛被打黑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贫困学生被迫辍学;善良女孩被迫卖身;穷困潦倒的小官员整天买醉,被马车撞死街头;发疯的前贵族夫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控诉人生;地主荒淫无度;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要榨干穷人最后一滴血汗……社会污浊不堪,几乎所有人都活在绝望之中。

小说细致描绘在那个黑暗时代对人的压迫,恶劣环境对心灵的摧残。扭曲的社会里众生有罪,无论是压迫者与被压迫者。

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精明狡猾,心肠毒辣,连自己的妹妹也不放过剥削欺压。

农奴主斯维里加洛夫游手好闲,淫荡好色,强暴15岁少女、欺负仆人,身为有妇之夫还向杜妮娅求婚,不惜要挟、利诱。

失业的小官员马美拉多夫毫无养家能力,偷家里能卖钱的东西去喝酒,通过买醉来逃避人生责任;他的夫人卡捷琳娜是军官的女儿,自恃高贵出身,竟然逼迫非亲生的女儿索尼娅去卖身养家。

自私自利的卢仁打着精明的小算盘,趁着杜妮娅落魄向她求婚,还想利用杜妮娅的美貌与教养协助他平步青云;设计陷害和侮辱索尼娅,诬告她偷钱,行径卑劣。

最大的恶行还是主人公犯下的:他用斧头砍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和首饰;为了灭口他又砍死了她的妹妹。

罪与罚主人公对困难的态度,罪与罚主题分析(3)

罚:兽性与神性的交锋

小说节奏明快,一开始就是描写主人公*人前的准备和复杂心理,随即是血淋淋的*人场面。接下来就是他炼狱般的内心刻画,穿插其他人物和线索。

“罪”是引子,“罚”才是关键。“罚”是精神上的无尽折磨,是道德与良知的自我审判。

主人公罗吉昂·罗曼诺维奇·拉斯柯尼科夫(昵称:罗佳,下同。俄国人名又长又难记啊)长相俊美,他原本在大学读法律,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又失去教小孩子的工作,陷入极度贫困。

“贫穷不是罪恶,赤贫却是罪恶”。他离群索居,租住在一间又小又破烂的公寓顶层阁楼(用他妈妈的形容,房子就像一口棺材)。

他交不起租,躲避催租的房东太太,凭借母亲微薄的抚恤金(父亲已去世)、借债、典当东西艰难度日。

他拿父亲的手表去典当,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依旧压榨他,他起了*人的念头。

他为了钱吗?显然不是,抢来的钱和首饰他藏了起来,一直没动用过。

他为了泄愤吗?也不是,虽然他很讨厌老太婆,认为她是虱子,不配活在世上。

他*人的真正原因在于他的“理论”。

罪与罚主人公对困难的态度,罪与罚主题分析(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