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的外貌,探春是什么人物形象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29 08:09:12

探春长什么样? 她很幸运地得到了林黛玉的仔细端详。小说第三回,黛玉眼中探春的容貌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借林黛玉细心的观察,这里写了探春的体形“削肩细腰,长挑身材”;写了探春的相貌“鸭蛋脸面,俊眼修眉”;还写了探春的神态“顾盼神飞,文彩精华”;最后一句话是林黛玉的观后感,她那样一个高雅脱俗的美女见了探春后的总体感觉都是“见之忘俗”。在迎春、探春、 惜春三姐妹中,探春给黛玉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也是最美好的。

探春的外貌,探春是什么人物形象(1)

探春形象,结合其悲远嫁、怨别离等意蕴,似乎有古代美女王昭君的影子。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后远嫁匈奴。晋代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又称明妃。宋代王安石、欧阳修等都写过《明妃曲>。在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一折中 ,写王昭君”生得光彩照人”,在汉无帝眼中她的体貌是“眉扫黛髓堆鸦,腹弄柳脸舒霞。与探春的俊眼

修眉、削肩细腰有相似之处。

曹雪芹在书中多次写到“王昭君”或“王嫱”。如第五回写警幻仙姑之美:“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愿五美吟”,其中一首(明妃)写的是:“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宝钗评价说:“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已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宝钗评价黛玉所写的《五美吟》,重点针对黛玉的《明妃》一诗加以评论,也涉及了王安石、欧阳修的《明妃曲》,可见曹雪芹对王昭君的熟悉。小说第七十七回,宝玉论草木有情时说:“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宝玉从草木谈到与古代美女有关的草木,说到了“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说到了“王昭君冢上之草”。正如曹雪芹把杨贵妃的形象分别在宝钗和元春身上加以体现一样,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在《红楼梦》中予以幻形再现,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

探春的外貌,探春是什么人物形象(2)

宋代欧阳修的《明妃曲·再和王介甫》云:“明妃去时泪,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欧阳修诗歌中“飘泊”和“莫怨春风”的意蕴,在探春的风筝诗谜中都有体现,即“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红楼梦》中元春称”元妃”,元日生元宵节来,而探春在清明节酒泪别离,即“清明常送江边里,出嫁后做了王妃,小说似应称她为“明妃”。探春有着王明君的相貌,也有她的眼泪,可以用王安石《明妃曲》的结尾来点题,即“人生失意无南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