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粒麦子有多重呢?
一千粒小麦的重量在30-50克之间,我们就取个中间值40克吧,那这么多粒小麦粗略算一下≈3700万吨。不是3700顿,是万吨!
这是什么概念?
2022年,全球小麦总产量为7.84亿吨,古代这个宰相要的小麦是2022年全球总产品的1/21。
皇帝肯定没有想到一个小小棋盘能盛这么大的量(要是之前没有听过这个故事,你也应该没有想到数字会这么大),这不是欺君之罪是啥?
2、这是有篡位之心啊
皇帝要是遵守承诺,古代要生产3700万吨小麦,那治下的人民不吃不喝得搞好几辈子才能兑现,这不是逼皇帝搞不下去、直接退位么。
不管这宰相和皇帝最后咋样了,就说这指数增长的威力,我们算是有直观感受了。
那幂函数为何如此威猛呢?
我们继续聊
(二)幂函数威力的秘密在哪里?之所以“2的63次方”之后会是那么一个天量数字,其中的秘密其实就三个:
- 1、前一个数是后一个数的“底数”
一开始“2”是底数,第二格的底数就是“4”...第十格的底数就变成了“1024”,但到了第二十格,底数就已经成了百万级的“1048576”的数了。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我们想要实现财务自由,工作一定要有连续性。
昨天的风口是外贸,于是你赶紧去赶外贸的风口,今天疫情来了风口变成了内需了,你有赶紧追内需,明天元宇宙又来了,你觉得在这个世纪大风口上,即使自己是猪头都能飞起来,于是你又投身于元宇宙...
你看,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前一个很难成为后一个的“底数”,于是你不可能拥有指数增长的魔力,也就不可能享受指数增长的成果。
这也正是那些追风口的人成不了的重要原因。
这是第一点,如果真的有财富自由的野心,首先得让自己处于「指数增长的逻辑里」,让前一天、前一步成为后一天、后一步的“底数”。
现在有很多商业术语来描述这一点,什么复利效应、长坡理论等,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全部吗?
不是!
- 底数的大小,也是秘密之一
如果一开始的底数是“3”,到了第十格的底数就变成了“59049”,是底数为“2”的57.6倍,到了第二十格时,底数就到了“3486784401”,这是十亿级别的量了,是底数为“2”的332.5倍,往后面走差别就会越大... ...
这说明什么?
——说明起点很重要。
那些家里有矿、星二代们为何比我们这些平常老百姓更容易成事、出名,就是因为他们的底数足够大,比如搞投资,咱老百姓只能投得起一万,翻一倍也就两万,但起点高的人投1000万,也是翻一倍,到手的就是2000万。
这就是底数大小的威力。
当然,把时间拉长把眼光抬高,这也可看做是第一点「前一个数是后一个数底数」的升级版——父辈是子辈的底数。
那我们在这些无法拼爹的底层人民怎么办呢?
虽然我们在代际上没有“底数”,但选择工作时可以把底数做得大一点,尽量把起点筑得高一点,比如两家公司一个在北上广深,一个在二线城市,你就要知道即使北上广深的待遇差一点,你也要选去一线城市;比如你收到两家公司的OFFER,一个是在总部,一个分公司,你最好去总部,一来你的眼界全面一些,知道集团公司是怎么回事,二来你看那些分公司的老总,原先有多少是大老板身边的红人?
所以,如果初入职场,你要尽力让自己的起点高一些,再高一些,然后等待指数级别的红利来临。
只有这两点就够了吗?
还不够,我们还得看某些“指数”有没有天花板。
什么意思?
这就牵出了第三个秘密
- 2、指数天花板一定要高
在纯数学里,指数可以从“1增长到64”,甚至可以无限增长下去,但在现实中,这种事就要看你的眼光了,有些工作、有些行业指数的天花板就很低。
如果印度宰相的棋盘只有32格会怎样?只有16格呢?
——积累的财富绝不会如此庞大。
所以,如果想聚集庞大的财富,我们得选指数天花板高的行业。那什么样的行业天花板高呢?
我们继续往下聊,这一点很重要,别走开。
(三)如何运用幂函数思想,走在实现财富自由的路上?理解了幂函数的“三个秘密”,其实也就找到了财富自由的模型。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一个组织创造财富都会依赖生产资料,在经典经济学理论里,生产资料包括三点:劳动力、土地、资本。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资料又多了两种,一共是五个: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数据。
- 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资料的行业会产生指数级增长吗?
假如老余是蓝领工人,由于越来越熟练和持续不断努力,只要我不离开,前一年的积累当然可以是后一年的“底数”。
所以第一个“秘密”是符合的。
第二点:「起点高」就不太符合指数级增长的要求(心有大志,此阶段只是为了获得一线经验除外);
第三点,就更不符合了,年轻时的能力增长或许会快一些,但随着年岁增长,体力、脑力终归会下降,这样一来指数的天花板就低。
所以,靠劳力最多可以衣食无忧(很多行业起点高),但想以此实现财富的指数级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以劳动力为主的创业也是基本不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的,因为这个行业符合的是正态分布,而不是指数分布。
- 那土地呢?
前20年可以,我就有朋友从一套小公寓转转腾挪,最后变成大别墅的。但房住不炒,且经济规律在这里摆着——没有任何东西的价格会无限制的涨下去,客观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现在想靠土地实现指数级的收入增长,也是不可能的了。
- 那资本呢?
可以(当然不是指今天买明天卖的行为),因为它在理论上满足那三个秘密的所有条件,前一年的“投资 收益”自动成为下一年的本金,虽然第二点你可能不太满足,但架不住第三点有超高指数天花板。
怎么说?
比如我现在只有本金一万块(起点低),但我找到了一个年化收益稳定在20%(宰相每格收益为100%)的项目里,那经过64格后,也就是64年后,我拥有的财富会是多少呢?
吓死人,11.7亿多。
所以,你想要财富实现指数级增长,起码三个秘密中要满足两个才行。
巴菲特说积累财富就像从山顶向下滚雪球,只要坡足够长(指数天花板足够高),雪球就会足够大。
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主要问题倒不是坡长不长的问题,而是坡没有选对的问题——很多坡滚着滚着,雪球都不见了(本金都输掉了)。
- 科技和数据就更厉害了
在科技行业里,前面的积累是后面的“底数”,这叫做飞轮效应。
那些花钱买流量买用户的公司是在干嘛?是在加大、夯实第二个秘密:把用户量的底数做大(把下一阶段的起点抬高)。
科技公司可以服务全球用户,所以指数的天花板足够高。
亚马逊的贝佐斯就是看到了这一点,靠着两个增长飞轮最后荣登世界首富。你再看世界富豪榜,八成都是科技公司。
地主、资本家已经是造富的过去时了,现在式是科技,未来式是数据。
如果你想获得巨额财富,想靠劳力和房肯定是不行了,但可以考虑把房换成钱,换在资本市场上来。
当然,科技公司门槛高,自己迈步过去的话,投资上在「科技、数据」赛道上选,获得巨额回报的概率肯定会大一些,毕竟这些公司才真正符合指数级增长的条件。
到此,你应该理解了其实努力不是最重要的,在哪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那如果你正处于指数增长的行业里,或者投资了科技行业,如何才能保证自己大概率能成功呢?
我们说最后一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