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 著
一本常年伪装成史书的小说,小时候跟长大了看,能看到自己的两副面孔。
小时候,被春秋大义,侠义热肠搞得热血沸腾,恨不能立刻提剑走江湖,把那些成语所代表的标签贴自己身上。等到进入社会,蹉跎两年,再看看自己,不知不觉间换上了不同的面孔。只好安慰自己,那个精彩的时代很残忍。
我们生不逢时,既无力应对也配不上那样的时代。
《山海经》
佚名 著
“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很难想象我们晚出生几千年究竟错过了怎样神奇的世界。女娲忙着补天,精卫想要填海,而大禹以治水为借口不想回家,却被逐日路过的夸父一口喝干了整条江。当夸父赶着太阳消失在地平线上,后裔追着嫦娥从屋里奔出……
所有的奇珍异兽都见证着那个时代的洪荒,那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代。后来,他们创造出来的我们没那么有活力了,他们也就去了更远的地方。
《搜神记》
干宝 著
妖魔鬼怪太单纯,本以为靠着凶神恶煞的面容就能在人间横行霸道,根本没意识到人间到底有多少副面孔。
区区一个宋定伯,不仅能捉住鬼,还把鬼给羞辱、欺骗一番,搞的鬼一点面子都没有。可见,人说自己怕鬼不过是对鬼虚假的恭维。
当然,书里不光是鬼的故事,还有神的故事,有干将莫邪,董永和织女(没错,不是董永和七仙女,也不是牛郎和织女)。
《聊斋志异》
蒲松龄 著
借鬼说人、借古讽今,多半是落魄书生,失意者才擅长的事。
蒲松龄落魄了半辈子,把看到的人间百态变成魑魅魍魉写进了书里,把自己的理想和柔情寄托于来去自如的鬼魅,在他们的自由中,蒲松龄像吸毒一般释放着自己内心的渴望。
几百年后,无力如我们,只能靠古人的讽刺活着。